第79章 物质交换原理(2 / 2)

加入书签

来源。”

傍晚时分,李力世和张康年先后返回。

李力世带回了一小块从一位游方喇嘛那里换来的、据说是来自卫藏地区的旧僧袍碎片。

“香主,我问了,真正的喇嘛高僧或者有地位的僧人,僧袍多用优质的氆氇(藏族毛织品)或者精细加工的羊毛呢,颜色鲜艳而正,染工扎实,布料也相对厚实紧密。

低等级僧侣或用较粗的羊毛布,但织法也有其规制。”

张康年则汇报:“爵爷,我问了本地的织户和货商,咱们本地的羊毛,多用于织造毡毯、粗呢,颜色以青、黑、白为多,少有如此鲜艳的红色染制。

即便有,染工和织法也与这纤维所体现的有所不同。”

韦小葆将那块真正的藏地僧袍碎片与现场现的纤维在灯下仔细对比。

差异愈明显:真正的僧袍碎片颜色饱满均匀,织物厚实,羊毛纤维较粗,韧性强。

而现场现的纤维,颜色浮艳不均,织物相对稀疏,羊毛纤维更细软。

“果然不是一回事。”

韦小葆眼中闪烁着了然的光芒,“这伙假喇嘛,他们的僧袍是特制的仿品。

所用的羊毛料,既非高原特产,也非本地常见。

这种细软而不均匀的羊毛,这种浮艳的染色技术……更可能来自中原的某些特定产区,或者……关外某些地区的工艺。”

他拿起那缕红色的羊毛线,它在灯下仿佛一条微小的、却至关重要的线索。

“物质交换原理再次立功。”

韦小葆对围拢过来的众人说道,“这缕不起眼的羊毛线告诉我们,那伙人不仅行为是伪装的,连他们的身份标识——僧袍,也是精心伪造的。

这进一步排除了他们是真正宗教人士的可能性,指向了其背后有组织的、具备一定资源和工艺能力的势力。”

他将羊毛线小心地收好,与石膏模型、脚印拓片放在一起。

“现在,我们有了更具体的物证指向:特定的靴子,特定的羊毛料。

下一步,就是结合更多的时间信息和人证,重构出完整的事件经过,并利用这些物证特征,去反向追踪这伙人的藏身之处,以及他们真正的目标。”

这缕来自冲突现场、经由严谨科学分析确认了其特殊性的羊毛线,如同在迷宫中放下的一根引线,虽然纤细,却坚定地指向了真相隐藏的方向。

韦小葆知道,他距离揭开清凉寺迷雾的核心,又近了一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