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一卷终我的路(1 / 2)
梳理完“理性忠义观”
后,将上面散落的、写满与陈近南辩论要点的纸张轻轻拂到一旁。
他取出一张全新的、质地精良的巨幅宣纸,缓缓铺开。
雪白的纸面如同未经描绘的未来,等待着他落下第一笔。
他需要规划,需要一张属于他自己的、清晰而系统的蓝图。
这不只是官场晋升的阶梯,更是他将脑中那个迥异于时代的科学世界观,植入这个古老帝国肌体的战略总图。
他先执笔,在纸张顶端写下四个大字:我的路。
随即,笔锋下行,开始构建框架。
一、核心目标(终极价值):
提升此位面人类文明整体运行效率与民众福祉水平。
验证并推广科学方法论,使之成为社会认知与决策的主流范式。
二、阶段性目标(可分解、可测量):
1短期(1-3年):立足清廷,巩固地位。
在工部及内务府营造司推行“科学管理”
试点,取得显着政绩。
初步建立“格物院”
,网罗并培养具备科学思维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构建初步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网络,覆盖关键经济与工程领域。
2中期(3-1o年):渗透体系,扩大影响。
将科学管理方法推广至漕运、矿务、织造等更多经济命脉部门。
推动基础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启蒙与研究,尝试建立初步的标准化体系。
利用技术改良(如农业、医药、工程)积累民间声望,潜移默化改变认知。
在朝堂培育或吸引一批认同“实学”
、“效用”
的“技术官僚”
盟友。
3长期(1o年以上):引导变革,重塑规则。
促成国家层面政策向效率、创新与实证倾斜。
推动建立更基于能力与绩效而非出身的社会流动渠道(萌芽)。
尽可能延缓或消解大规模社会动荡,以可控的、渐进式的改良替代破坏性的革命。
(远期构想)探索此位面能量利用、材料科学、信息传递技术的突破可能性。
三、核心能力建设:
1知识体系:持续回忆、整理、验证前世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本位面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再创新。
2权力基础:维持并深化与康熙的互信关系(视其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具”
与“保护伞”
),同时在官僚体系与宫廷内部构建自己的信息与影响力网络。
3人才梯队:以“格物院”
为核心,吸引、培养、储备具备科学素养与实干精神的人才,形成“韦氏”
学派或技术官僚集团的雏形。
4经济支撑:通过官方项目结余、技术转让(需谨慎)、以及未来可能的“官督商办”
等形式,积累独立的研与行动资金。
四、主要挑战与风险应对:
1意识形态冲突:来自传统理学、心学等旧思想体系的排斥与攻击。
应对:保持低调务实,以实际成效说话;争取皇帝支持;寻找儒家经典中能与“格物致知”
挂钩的理论支点。
2利益集团反扑:改革触及的既得利益者(如贪腐官僚、旧式工匠行会、被优化掉的冗员)。
应对: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如渴望政绩的官员、因效率提升而受益的部门);利用皇权压制;必要时进行利益交换或分化瓦解。
3皇权的不可控性:康熙的支持基于“效用”
,若其态度转变或继承者不认同,则根基动摇。
应对:不断展现不可替代的价值;适度在皇室成员(如皇子、近支亲王)中传播科学影响;建立不完全依赖于某一皇帝的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