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陶笛小镇与回响的乡音(2 / 5)
“人心太贪,连山里的清灵气都要抢。”笛婆婆用衣角擦着块染黑的陶土,陶土上还留着她年轻时刻下的音符,
“我年轻时跟师父学制笛,陶土要阴干三个月,窑火要烧七天七夜,吹坏一百支才能成一支好笛。
现在的人,三天想做出三百支,哪里知道,笛魂认的不是数量,是手里的温度和心里的静气啊。”
艾琳娜让小托姆把星落之野的露水倒进润笛泉,露水与油污相遇,发出“咕嘟”的声响,油花化作泡沫浮起,黑褐色的污垢渐渐剥落,泉水重新变得清澈,水底的鹅卵石映出淡淡的青光,像被擦亮的翡翠。
她又将平衡之树的叶片放进陶土坑,叶片化作银绿色的光带,顺着陶土蔓延,灰黑色的陶土褪去污渍,露出原本的淡青色,坑底的污水化作无害的蒸汽,被山风吹散;
化工厂的烟囱突然“噼啪”作响,冒出的黑烟变成了白色的水汽,带着山间的草木清香,像被净化的呼吸。
随着光带的流动,笛魂的身影在笛声中显现——是个穿着麻布衣裳的少年,手里拿着支通体透亮的陶笛,他吹奏的旋律飘到哪里,哪里的陶笛就开始震颤。
他对着化工厂的方向挥了挥手,厂房的机器渐渐停了,工人们走出厂房,有的扛着树苗往山上走,有的提着水桶来润笛泉打水,
脸上的麻木变成了愧疚;他又朝陶土坑吹了口气,坑底的忘忧陶土开始冒泡,冒出的气体在空中凝结成音符形状,
音符落到老槐树的“寻亲笛”上,笛身的裂纹渐渐愈合,气孔里的粉末被气流卷出,陶笛重新变得光滑温润。
“笛魂在让陶笛重新唱歌!”小托姆兴奋地跳起来,只见笛婆婆拿起修复好的寻亲笛,对着山谷轻轻一吹,笛声悠扬婉转,像山涧流水般在谷间回荡,一次,两次,三次,最后化作清脆的鸟鸣,惊起一群山雀;
塑料笛商的身影出现在光带里,他正把堆积的塑料笛扔进回收炉,手里拿着块忘忧陶土,跟着笛伯学捏陶坯,说“机器做不出笛魂,还是老手艺踏实”。
镇上的制笛匠们重新忙碌起来,有人去陶土坑选土,有人在泉边淘洗陶坯,有人教孩子们辨认音符,化工厂的工人也加入进来,说要学制笛手艺,
“以后咱们不排污水了,跟着山里的调子过日子”。
离开陶笛小镇时,夕阳的金光穿过山间的薄雾,给陶笛镀上了层金边,屋檐下的陶笛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此起彼伏的旋律,像无数个乡音在相互应答。
寻亲笛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与溪流的水声、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篇,温柔得像母亲哼的摇篮曲。
笛婆婆送给每个人一支小巧的陶笛,笛身上刻着“乡音”二字,笛尾系着根红绳:
“这笛能帮你记住家的方向,以后走得再远,吹一吹它,乡音就会顺着笛声找到你,记住,好笛要用心吹,就像想家要用心念,声音再小,心诚了,远方的人也能听见。”
小托姆的日志本上,画下了嘶哑的陶笛和悠扬的音符,旁边写着:
“乡音的平衡不是只有响亮,是知道再轻的呼唤也能传过山川,再远的思念也能顺着风回来,像笛魂一样,既要有穿透阻碍的坚韧,也要有缠绕人心的温柔。就像这个小镇,陶笛会哑,技艺会淡,
可只要有人愿意守住忘忧陶的纯、润笛泉的清,笛魂就永远不会沉默,那些藏在笛声里的牵挂,总会在寂静的山谷里,透出最熟悉的调子,
告诉大家,真正的乡音从不是刻意的呼喊,是融入血脉的记忆,是哪怕走了千万里,一听到那支曲子,就知道——家在那里。”
他把陶笛放进背包,红绳露在外面,像系着一段不会断裂的牵挂。
回望陶笛小镇,暮色中的陶笛仍在屋檐下闪烁,润笛泉的水声在山谷里流淌,陶土坑的光芒像块埋在地下的翡翠,滋养着每一寸陶土、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