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岁考(2 / 4)
林致远加进来,“这条路,人多才热闹。”
秦靖西撑开扇子,“那我也要凑一凑热闹。”
“也算我一个。”
“兄弟们,冲啊!”
“冲啊!”
大家瞬间围成了一团。
声音喊震天。
尽管只有简单的‘冲啊’二字,却有气吞山河之势。
这画面,不禁让秦靖西和赵云堂想起当初府试时,在金麟阁门前看到沈淮几人喊‘冲啊’的情景。
当时不懂,如今已是局中人。
此刻,他们只觉得浑身血液沸腾,充满干劲。
岁末考前两天,县学停止上课。
教室被设成考场,座位重新排列,因为人数较多,教室装不下那么多人,便在室外设露天考场。
岁末考前一天,大家排队领取座位号。
考试当天,需要搜检才能进入考场,流程跟正式科举一样。
而十一月的天气,已经冷了。
抽在室内的还好,在室外的话,要顶着冷风做题。
沈淮运气好,抽到室内。
开考前,教谕宣读考试纪律和规则,防止大家作弊。
严格程度,跟科举无异。
一旦作弊被现,上报知县,情节严重者,县学除名或禁止下届科举,虽然不至于剥夺功名,可若是有人顶风作案,那么他的名声也就臭了。
大家都是好不容易才考上的秀才,功名还没捂热,不会冒这个风险。
题目是教谕出的。
教授和直讲共同监考。
巡逻的衙役,是借调过来的。
考试标准按照乡试流程走,一共考三场。
从第一场开始便实行淘汰制。
县学为了让大家接触和熟悉流程和题目,即便第一场没通过,也能继续参加第二场,不过,会把第一场没通过的名单公示出来,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沈淮拿到卷子后,开始阅题审题。
考试题目跟院试差不多。
不过院试有经帖题和墨义题,这里没有了,经义题却变多了,答题的字数要求也不一样。
经义题,答题的字数至少三百字以上;四书题,每道题需要写两百字以上,还要作一五言八韵的诗。
题目看似没什么大变化,但是难度却比院试高了几个维度。
不管是立意,还是涉及的知识面,都很广。
不过,还难不倒沈淮。
审题之后,他在脑中构思,理清思路了才下笔。
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许是进了县学后,阅读量增多,沈淮的思维比在学堂时期更开阔,灵感更为活跃,所以他的破题度很快。
想要的知识点,很快就能搜索出来。
下笔如有神。
作诗也比以前快了很多。
写完所有的题目,沈淮习惯性的从头检查,确定无误后,交卷离开考场。
岁末考没有糊名。
沈淮的卷子刚交上去,很快便落到教谕手中。
作为小三元,教谕还是很关注沈淮的。
越看答案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递交给旁边的教谕,几个教谕看过之后,都在上面做了标记。
满意画圈,一般般画月亮,不满意画一竖。
沈淮的卷子标记了好几个圈。
当卷子的一竖标记,过三个,就被淘汰。
答题的好坏,也是按标记多寡来排名的。
如果标记一样,就从字体、立意这些来判断高低。
第一场,沈淮顺利通过。
陶行简、林致远、凌少崇、梁岸、赵云堂、秦靖西几人也通过了。
甲班全部通过,丙班和乙班有七成通过。
没通过的学子,反应不一。
有的人嗷嗷叫,有的人不是很在意,也有人懊恼平时不努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