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跨越边界的融合(1 / 3)
“秘密基地”
项目研讨时间进入第三天。
最初那股头脑风暴式的狂热激情如同退潮的海水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直面现实时那粗糙而坚硬的触感。
四个小组,几乎在同一时间都撞上了各自的“新秀墙”
。
“不行!
绝对不行!”
王昊的声音在阶梯教室的一角响起,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林天,你这个‘诗人社交网络图’的初版设计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他指着林天在电脑上画出的一张由无数线条和节点构成的密密麻麻如同蜘蛛网般的草图,毫不客气地批判道:“这东西,除了你和上帝,谁能看懂?线条比我家的毛线团还乱!
你要把这张图打在投影上,台下评委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叹,而是密集恐惧症作!”
林天皱着眉头,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据理力争:“这是最符合逻辑拓扑的结构,每一个节点代表诗人,每一条连线代表赠诗关系,线的粗细代表……”
“我不管你什么扑不扑的!”
王昊粗暴地打断他,“我只管用户体验!
这东西,不直观!
不好看!
不酷!
它就一文不值!”
这是典型的“程序员思维”
与“产品经理思维”
的第一次正面碰撞。
林天追求的是内在逻辑的严谨与完美,而王昊追求的是外在呈现的冲击力与易懂性。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连一向善于和稀泥的李磊都插不上话。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隔壁“时空坐标”
组传来。
“那个……王昊同学,或许……或许你可以看看我们这张图。”
说话的是宣传委员吴菲,她和赵海燕一起,将一张刚刚用铅笔画好的巨幅草图抬了过来。
那是她们在陈静的指导下,绘制的“中华诗词历史坐标图”
的初稿。
王昊和林天同时转过头去。
只见那张图以清晰的时间轴为主干,不同的朝代用不同的色块区分,主要诗人的名字被设计成了大小不一的艺术字,点缀在相应的位置,旁边还预留了插入历史事件和代表作的空间。
整张图虽然只是草稿,却布局清晰主次分明,充满了设计的美感。
王昊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对!
对对对!
就是这个感觉!
林天你看见没,这才叫‘可视化’!”
林天看着那张图也陷入了沉思。
他那严谨的逻辑网络,如果能嫁接在这样清晰而美观的骨架上效果确实会天差地别。
“陈静同学,”
他第一次主动地叫了陈静的名字,“你们这个坐标图的布局逻辑,能给我讲讲吗?我想……借鉴一下。”
陈静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请教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在两个组员的鼓励下,她还是小声条理清晰地解释起来:“我们……我们是按照历史的线性展为主轴,将诗人按‘流派’和‘地域’进行纵向归类……这样,既能看到时间的传承,也能看到空间的分布……”
听着陈静的讲解,林天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立刻拉着陈静和吴菲,在自己的电脑上开始重新设计。
吴菲负责提供美术布局建议,陈静负责提供历史逻辑支撑,而林天,则将这些感性的人文的元素转化为理性的可执行的程序代码。
一场差点爆的“内部冲突”
,意外地促成了“技术”
与“人文”
的第一次跨界融合。
王昊得意地抱起双臂,看着眼前这奇妙的化学反应,露出了一个“产品经理”
式的微笑。
另一边,“沙场兵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