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校长的第二次约谈(2 / 4)
那是关于赵敏的。
与林天的方案不同,赵敏的档案袋里,第一页不是成绩分析,而是一份详尽的《赵敏同学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报告里,母亲的重病、父亲的酗酒失业、家庭的经济困境,被一条条列了出来,触目惊心。
报告的结论部分,杨明宇写道:“赵敏同学的一切外在叛逆行为,其根源并非品行问题,而是过度的家庭压力与生存焦虑所催生的自我保护硬壳。
其本质,是极度的自尊与对现实的无力感。
故,解决其问题,必先安其家,再塑其心。”
后面的方案,更是让周振邦看得眼皮直跳。
从如何“偶遇”
其父,如何利用“信息差”
为其介绍工作,如何在家访中观察其冷静沉稳的特质,再到如何通过课堂提问和生物实验,引导她现自己“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过硬”
的天赋,最终将目标指向“临床医学”
这个专业方向。
如果说林天的方案展现的是杨明宇的智,那赵敏的方案,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仁与谋。
这已经远远出了一个班主任的职责范畴,更像一个人生规划师。
周校长将两份档案重重地合上,放在桌上,出一声沉重的“啪”
声。
他沉默了良久,办公室里静得可怕。
他摘下眼镜,用布慢慢地擦拭着,这个动作,表明他内心的思绪正在剧烈地翻涌。
许久,他才重新戴上眼镜,目光如炬地盯着杨明宇:“小杨,现在,你可以回答我刚才的问题了。
你到底用的是什么魔法?”
杨明宇挺直了背脊,他知道,真正的交心时刻,到了。
“周校长,我用的不是魔法,只是遵循了教育最根本的四个原则。”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第一,因材施教,掘天赋。”
“在我眼里,没有学渣,只有放错了位置的天才。
林天对游戏的痴迷,不是网瘾,而是对逻辑、策略和博弈论的原始热爱。
赵敏的冷漠,不是叛逆,而是在困境中锤炼出的乎常人的冷静和专注。
我要做的,不是用一套标准去框住他们,而是撕掉他们身上的标签,找到他们身上最闪亮的那块‘材料’,然后告诉他们,这块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
周振邦缓缓点头,示意他继续。
“第二,以兴趣为引导,化阻力为动力。”
“强迫一个厌学的孩子去背他不感兴趣的公式,就像逼一头牛去学爬树,事倍功半,只会增加他的逆反心理。
但如果我告诉林天,学会了函数,你就能设计出更酷的技能弹道;如果我告诉体育生张伟,搞懂了力学,你的百米成绩还能再快o1秒。
那么,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实现他们自身兴趣的工具和阶梯。
他们会主动地,充满渴望地去拥抱知识。”
“第三,以目标为驱动,将未来化为现实。”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空泛,‘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太遥远。
他们需要更具体、更触手可及、甚至更‘功利’的目标。
所以我告诉他们,林天的目标是做出自己的游戏,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赵敏的目标是穿上白大褂,亲手治好她母亲那样的病人;王昊那样的富二代,他的目标是向他父亲证明,知识和远见比继承家产更重要。
当每个人的未来都变得清晰可见时,高考,就不再是独木桥,而是通往他们梦想殿堂的入场券。”
杨明宇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润了润有些干的喉咙。
周校长的身体已经完全坐直,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