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场精心策划的天命骗局(2 / 4)

加入书签

命昭昭,不可违逆啊!”

话音未落,太保王舜立刻跟上,这位王莽的堂弟激动得胡须颤抖:“臣附议!安汉公德泽四海,功高盖世!自摄政以来,海内升平,万民仰德!今符命屡现,实乃天意民心之所向!汉室气数已尽,神器当归有德!恳请安汉公顺天应人,即皇帝位,承续大统,拯救黎民于倒悬!”

“恳请安汉公即皇帝位!”

“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逆!”

“请安汉公为天下万民计,早登大宝!”

霎时间,满朝文武如同排练好了一般,哗啦啦跪倒一大片!颂扬声、叩请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大殿的屋顶掀翻!只有极少数几个老臣,如刘歆(宗室兼大学者)等,低着头,脸色复杂,死死盯着面前的金砖地面,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王莽端坐不动,脸上依旧是那副悲天悯人、极度谦逊的表情。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大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公……诸公厚爱,莽……愧不敢当!”王莽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痛心和无奈,“莽本布衣,幸赖先帝及太皇太后信重,委以重任,得以侍奉幼主。唯夙夜忧勤,但求不负所托,保全汉室江山社稷。至于天命……符命之说,玄奥难测,岂可轻信?莽……断无此非分之想!”

这番话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字字泣血。然而,那眼底深处一闪即逝的精光和微微抬高的下巴,却暴露了他内心难以抑制的渴望——那是对最高权力赤裸裸的觊觎!他享受着这万民拥戴(至少是表面)的滋味,享受着汉家小皇帝在他面前瑟瑟发抖的卑微。但他深知,火候还不够!他还需要一剂更猛的药,一个更无可辩驳的“天命”铁证!一个能堵住所有悠悠之口、让禅让显得顺理成章的“神迹”!

就在这关键当口,一个如同炸雷般的消息,恰到好处地送到了王莽的案头——有人在高庙之中,发现了传说中的“天帝金匮”!传言如同野火,瞬间燎遍了整个长安!

王莽握着那份奏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电射向高庙的方向,声音带着一种刻意压抑却仍难掩激动的颤抖:

“备驾!速备驾!本公……要亲往高庙!拜谒神灵!”

他知道,他等待已久的、最后的“东风”,终于来了!而那风,正裹挟着哀章精心炮制的青铜匣子,呼啸着吹向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警示: 当“众望所归”沦为精心排练的合唱,当谦卑推辞成为登顶前的最后台阶,权力的诱惑已悄然腐蚀了初衷。

3.高庙惊“天启”:金匮图前的神圣跪拜

初始元年(公元8年)腊月,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异样的肃穆与躁动之中。未央宫西侧,供奉着汉高祖刘邦神位的高庙,此刻戒备森严,甲士林立,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王莽的车驾在羽林郎的严密护卫下,缓缓停在巍峨的高庙石阶前。他身着最为庄重的祭服——玄衣纁裳,头戴九旒冕冠,神情肃穆得近乎悲怆,一步步踏上那象征汉家至高权力的台阶。寒风卷起他宽大的袍袖,猎猎作响,更添几分神圣与苍凉。

高庙正殿内,香烟缭绕。在高祖刘邦那威严的神主牌位前,一个古朴沉重的青铜方匮,静静地放置在铺设着明黄色锦缎的玉案之上。那冰冷的金属光泽,在摇曳的烛火和缭绕的青烟中,散发出一种神秘而令人心悸的气息。

王莽在玉案前三步之外停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和那个铜匮之上。宰相王舜作为现场官职最高者,深吸一口气,用微微发颤的声音,当众开启了铜匮!

“咔哒……”

清脆的机括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王舜颤抖着手,从匮中取出了两卷帛书。《天帝行玺金匮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