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掖庭惊鸿,玉关琵琶(4 / 5)
山路,青翠的山峦化为裸露的黄褐色土丘,最终,眼前豁然开朗,是望不到边际的、在秋风中翻滚着枯黄波浪的巨大草原。
“公主,我们……到塞外了。”随行的汉朝侍女声音有些哽咽,带着对未知的恐惧。
车窗的帘子被一只素白的手轻轻掀开一角。昭君凝望着眼前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天,是前所未有的高远湛蓝,蓝得仿佛能滴下颜料来;地,是前所未有的辽阔苍茫,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与天相接。呼啸的北风带着干燥的草屑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一股原始而生猛的力量,吹乱了她的鬓发。这里没有长安宫阙的雕梁画栋,没有香溪河畔的温润水汽,只有无遮无拦的阳光,浩浩荡荡的长风,和这片沉默而坚韧的土地。一丝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悄然掠过她的心头,但很快,便被一种迎接挑战的平静所取代。
单于庭(匈奴王庭)的迎接仪式盛大而粗犷。呼韩邪单于亲自率领着匈奴各部的王公贵族和盛装的骑士们,在离王庭数十里外相迎。当昭君身着汉家华服,在侍女的搀扶下步下金根车时,整个草原似乎都为之一静。匈奴人何曾见过如此精致如玉、气质高华的女子?她仿佛是从云端落入凡尘的仙子,与这辽阔粗犷的草原形成了奇异的和谐与震撼。
呼韩邪单于大步上前,这位草原雄主的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惊艳、喜悦和对汉朝天子的深深感激。他右手抚胸,以匈奴最尊贵的礼节向昭君深深鞠躬,声音洪亮而激动:“尊贵的宁胡阏氏(意为‘使匈奴安宁的王后’)!长生天将您赐予草原,如同将甘霖赐予久旱的牧场!我呼韩邪,以我的弓箭和马刀起誓,将永远珍视您,如同珍视我的眼睛!”(“宁胡阏氏”封号及呼韩邪对昭君的敬重为史实)
昭君微微屈膝还礼,神态端庄大方,用刚刚学会的简单匈奴语回应:“多谢单于。”她的平静与从容,赢得了在场匈奴贵族们的一片赞叹。仪式上,她第一次见到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年轻的复株累(后来的复株累若鞮单于)。他身材高大,面容带有几分其父的坚毅,眼神锐利,看向这位来自汉朝的年轻继母时,目光复杂,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适应异乡的生活是艰难的。毡帐(匈奴的帐篷宫殿)虽大,却无法隔绝草原冬夜的刺骨严寒和夏日蚊虫的肆虐。饮食以牛羊肉、奶酪为主,粗糙而腥膻,远不如故乡精致的羹汤。语言更是巨大的障碍。但昭君没有退缩。她放下身段,虚心向匈奴侍女学习语言和生活技能。她尝试饮用略带腥气的奶茶,学着用小刀切割烤熟的羊肉,甚至开始学习骑马——虽然最初几次都狼狈不堪地摔下马背,引得随从紧张不已,却也惹得一些心直口快的匈奴侍女掩嘴偷笑。
“阏氏,喝碗热奶茶吧,暖暖身子。”老侍女乌仁其其格递上镶银边的木碗,眼中带着关切。她是呼韩邪单于特意指派给昭君的通译兼女官。
昭君接过碗,尝试着喝了一口,那股特殊的味道让她微微皱了皱眉,但还是努力咽了下去,微笑道:“谢谢您,乌仁额吉(妈妈)。味道……很特别。”
她开始尝试用简单的匈奴词汇与身边的人交流,那份认真和尊重,渐渐融化了隔阂。她将带来的汉朝丝绸裁剪成适合草原的样式,既保留了汉风的典雅,又便于骑射。她会拿出心爱的琵琶(一种类似后世琵琶的弹拨乐器),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于毡帐外轻拢慢捻。那来自中原的清越婉转的乐声,如同一泓清泉流过大漠,抚慰着思乡的汉朝侍女,也深深吸引了那些习惯了马头琴苍凉旋律的匈奴人。他们围坐在不远处,安静地聆听,眼中充满了惊奇与陶醉。
时光流转,昭君的努力和真诚,赢得了越来越多匈奴人的尊重和喜爱。她不仅是单于尊贵的阏氏,更成为连接汉匈文化的一道独特桥梁。她的温婉和智慧,如同春风化雨,悄然影响着单于庭的氛围。呼韩邪单于对这位深明大义的妻子愈发敬重宠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