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论战(3 / 3)

加入书签

有挞罪生杀之权。

可在魏晋南北朝时并非如此。

当时的观念,门和姓是两个概念。

“门”

在中古时代也叫“家门”

,或者“门户”

,“户”

其实也就是家的意思,都是以家为单位的。

比如梁武帝没登基前,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谢眺的儿子谢谟。

但成为皇帝之后就想让二女儿改嫁,原因是“武帝意薄谟,又以门单,欲更适张弘策子。”

(《南史·谢谟传》)

所谓“门单”

,不是说陈郡谢氏门第不行,而是说谢谟这一家,家势太单薄。

再如颜含告诫子孙:“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

他不是说琅琊颜氏是“书生门户”

,而是自己家这一支,是书生门户。

也正因为如此,柳憕之前才和王扬说:“血统决定下限,家世决定上限。”

前者是族姓如何,后者是家世如何,不是一回事。

虽然中古时族制不像后世那样僵苛,但宗族间通财、助丧、聚居等形式都已经出现(但不是固定和普遍的),但像族规、族田这些都还没有,不过有归葬一处的墓田(《太平御览·诙谐三》:“俗呼滹沱河为崔氏墓田”

)也非普遍。

并且北朝重宗族远胜南朝。

北朝是“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里所容。”

(《宋书·王懿传》)但南朝则是“昭穆既远,以为路人”

(陶潜《赠长沙公并序》)古代祭祀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古人关于昭穆原义的解释不一,这里举的是郑玄的说法),在原义之外,日常行文中,昭穆多代指亲缘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枝庶分流远的,和陌生人一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