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子夜歌(3 / 3)

加入书签

,相怜能几时。”

不知从哪又冒出来第三个,声如夜莺:“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

第四个歌女出现大殿东南角,莲步轻移走向殿中,歌声空灵:“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

此刻琴筝篪笛,一时俱响!

四女伴着让人心旌荡漾的乐声齐唱:“宿昔不梳头,丝被两肩——”

王扬听得身上麻酥酥的,鸡皮疙瘩的都起来了,正陶醉间,只听巴东王大喝道:“停!

都停!”

————————

注:1谢星涵父谢朏永明五年做义兴太守,三年後回朝。

《梁书·谢朏传》:“五年,出为冠军将军丶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视事三年,征都官尚书丶中书令。”

2《宋书·乐志》:“白紵舞,按舞辞有巾袍之言,紵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

南梁之前一直是十二人群舞。

《通典·乐六》:“当江南之时,巾舞丶白紵丶巴渝等衣服各异。

梁以前舞人并十二人,梁舞省之,咸用八人而已。”

《旧唐书·乐志》此处做“舞人并二八”

,也就是十六人,但一来《旧唐书》是後晋时作,晚於唐时《通典》,所以考南朝舞事不如《通典》切近;二来十二人减掉四人似乎比十六人减去八人更为循序渐进,因为至沈约作《四时白苎歌》时有五人白紵舞(《女红余志》:“沈约《白紵歌》五章,舞用五女。”

),则是从八人减去三人,与之前减去四人相差不大。

若如《旧唐书》说一下减去八人,似乎略有激进。

根据以上两个理由,本章按照《通典》的记载,写的是十二人。

但这只是推论,未必合於史实。

3歌女唱辞出自《乐府诗集》,名《子夜歌》,乃晋时清商曲。

本站采用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