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王庭议价 雪夜陈词缓兵安城(1 / 2)
王庭议价:雪夜陈词,缓兵安城
(场景:蒙古王庭,大汗帐殿。
羊毛毡帐朴素无华,帐壁绣着简单云纹,在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角落堆叠的奏章透着政务的繁忙,马奶酒的醇厚与墨汁的清苦交织在空气中,帐外风雪声隐约可闻,倒让帐内更显静谧。
)
窝阔台穿着件家常皮袍,袍角绣着低调的兽纹,正低头垂眸看着军报,狼毫笔搁在砚台旁,墨汁还未干透。
听到帐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他抬眼望去,看清来人时,眼里先闪过一丝诧异——没听说有宋使来王庭,怎么会是她?目光扫过黄蓉身上的狐裘,那狐裘针脚细密、绣线精巧,显然是南朝上好的做工,可皮子毛色暗沉,绒面稀疏,在常年与皮毛打交道的窝阔台看来,实在算不得佳品,甚至有些低劣。
随即那诧异便化作了然的笑,眼角纹路因这笑意深了几分,却依旧带着草原人特有的温和沉稳,像冬日里渐渐融化的积雪,暖意藏在深处。
“黄蓉?”
他放下军报,声音没有大汗的威严压迫,反倒带着几分旧识间的随意,“托雷前几日还跟我提,说你在襄阳守着,怎么忽然到王庭来了?”
黄蓉款步上前,既没行汉人的躬身大礼,也没学蒙古的跪拜之仪,只是规规矩矩站定,唇角勾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不卑不亢:“特来给三哥请安。”
这声“三哥”
叫得自然极了,像当年在西征撒马尔罕的大营里那样,带着点晚辈对长辈的亲昵,又藏着彼此熟稔的分寸。
窝阔台听着,果然被逗笑了,指了指对面铺着厚毛毡的坐席:“坐吧。
托雷那小子跟我抱怨过,说你把襄阳城守得跟铁桶似的,他几次试探,都没讨到半分好处。”
“三哥说笑了。”
黄蓉依言坐下,侍女及时端来一碗温热的奶茶,银碗触手微凉,却衬得奶茶愈暖人。
她接过碗,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托雷哥哥是念着旧情,让着我,也让着当年撒马尔罕的那点缘分。”
“旧情?”
窝阔台挑眉,端起自己面前的银碗喝了口,目光再次掠过她的狐裘,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你倒还记得。
当年若不是你那‘雪峰奇袭’的计策,郭靖那小子哪能立下那么大的战功?说起来,我这大汗的位置,能坐得安稳,还得谢你三分。”
“三哥这话可折煞我了。”
黄蓉放下奶茶,眼尾亮了亮,语气比方才多了几分坦诚,“我今日来,不是为了邀功,是想跟三哥讨个实在的好处。”
“哦?”
窝阔台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案上,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你想要什么?金银绸缎?还是蒙古的良驹?这些我都能给你。”
“都不是。”
黄蓉迎上他的目光,语气笃定而清晰,“我想要三哥给大宋多些时间。”
帐内瞬间静了下来,只有烛火跳动的轻响,将两人的影子映在毡壁上,忽明忽暗。
窝阔台脸上的笑意淡了些,眼神里渐渐透出大汗的威严,却没立刻反驳,反倒轻轻颔:“你倒会为大宋盘算。
只是你大概不知,让大宋缓口气,看似是你们占了便宜,可宋庭昏聩,君臣耽于享乐,朝政早已腐朽不堪——给的时间越多,国事只会越加崩坏,民心越离散。
真等一年后再打,反倒比现在容易得多。”
这话戳中了大宋的症结,黄蓉指尖微微一僵,却依旧维持着平静:“三哥看得通透。
但即便如此,能多一日安稳,襄阳的百姓便能多喘一日气。
还请三哥成全。”
窝阔台看着她坚持的模样,忽然笑了,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又有点欣赏:“你这张嘴,还是跟当年一样,能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让人没法反驳。
罢了,看在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