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晨雾里的筐影(2 / 2)

加入书签

俺爹说,拿着这帕子来,就有人认……”

张大爷接过帕子,帕角有个酒渍印,和太奶奶帕子上的一模一样。“你爹是……”

“俺爹叫刘满仓!”老汉抹着泪,“他说当年被抓去当差,没来得及回……”

“满仓!”张大爷猛地站起来,拐杖都掉了,“是你太爷爷的徒弟!”他指着筐里的麻纸,“你看这字,是你爷爷记的开窖日子!”

老汉捧着麻纸,手抚过竹条上的“今”字,忽然笑了:“爹,俺找着了……”

傍晚,老汉在酒坊住下。周丫启了三坛酒,一坛敬祠堂,一坛供灶王爷,一坛给老汉和众人分着喝。

李木匠把竹筐修得更结实,筐底垫了层厚棉布,说是“让远客的脚也能沾沾暖”。他还在筐沿加了圈竹条,刻满了菊花,像给筐子戴了串项链。

狗蛋给老汉吹竹哨,老汉跟着哼起段老调子,和张大爷哼的一模一样。“是俺爹教的,”他说,“说这是酒坊的调子,记着就不会迷路。”

周丫把老汉的帕子和太奶奶的绣绷拼在一起,用红线缝好,放进竹筐。“算团圆了。”她说,红线在菊瓣上绕了三圈,像在打结。

赵铁柱往筐里添了坛新酿的“归菊酿”,坛口系着老汉带来的帕子一角。“带回去,”他说,“给没来得及来的人,也尝尝家的味。”

老汉抱着酒坛,眼泪又下来了:“俺爹总说,酒坊的筐子能装下整个人生……今儿信了。”

夜色漫上来,竹筐放在老汉的床头,筐里的饼还剩半块,酒碗底留着点残酒,菊香在屋里飘。周丫看着筐上的铜扣,红线在月光下闪,像太奶奶和老汉的娘,在轻轻牵着手。

李木匠往筐底又刻了个字——“圆”,和“安”“今”并排。三个篆字凑在一起,像朵饱满的菊。

张大爷说:“竹筐啊,看着空,其实啥都能装下——旧时光,新日子,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盼。”

周丫往账册上写:“竹筐接远客,认亲归,菊团圆”。笔尖划过纸页,带着淡淡的菊香,像在说:来了,都来了,日子总往圆里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