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少年包青天75(2 / 4)
视马汉如亲弟,决意救他,却不料劫狱失手,反而连累马汉被判死刑。
二人向包拯声声喊冤,包拯细问之下得知,马汉曾提及案发时,在何府投靠的书生李道也出现在现场。
可李道有酒馆老板等人作证,坐拥充足的不在场证明,马汉的辩解终究无力。
此时,马汉的母亲一路乞讨进城,只为见即将赴死的儿子最后一面。
她早听闻包拯的青天之名,坚信儿子品性憨直,绝不可能作恶,便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包拯身上,泣声道:“只要能救我儿,老身愿以性命相报!”
包拯本来就是来帮他们的,只是:“此案看似铁证如山,想要推翻并非易事。”
马母连忙对马汉道:“汗儿,包大老爷已答应相助,还不快过来叩谢恩公!”
三人再次跪地:“多谢恩公!”
包拯面对喊冤者,不轻易否定铁证,却也不愿让无辜者含冤而死,决意查出真相。
……
包拯与展昭前往何府,欲询问受害者何秀流,却遭何员外阻拦。
他不愿女儿重提伤心往事,但听闻包拯所言“若不追查,恐让无辜者枉死、真凶逍遥法外”,终是松了口。
恰好何秀流现身,她虽深知往事痛苦,却也明白查明真相的重要性,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查案。
原来,何秀流与投靠何府的书生李道相恋,约定深夜交付钱财助他创业。因双目失明,她错将财物交给了旁人。
那人拿了钱与珍珠后一言不发,竟趁其不备将她玷污。何秀流拼命挣扎,无意间触到对方的裤子是湿的。
“为保清白,我拔下金钗狠狠刺去,刺中他七下之后,他突然一巴掌打来,我便晕了过去。待我醒来,已是……”
何秀流泣不成声。其父得知后即刻报官,后续之事便如包拯所知。
包拯追问案发当晚李道的去向,李道声称自己在酒馆醉酒整夜未归,并有酒馆老板与好友作证。
事后,包拯与展昭即刻前往酒馆取证,店小二与李道的朋友道出了关键疑点:案发当晚,李道喝得极少却佯装大醉,还在门外呕吐了一炷香的时间,回来时裤脚是湿的,当时朋友们还曾取笑他;
更反常的是,何府出事前,李道因嗜赌欠下巨额债务,何员外早已想将他赶走,可自何秀流遇劫后,他竟像变了个人,不仅戒了赌,还不嫌弃何秀流眼盲,甚至主动提出要娶她。
态度的骤然转变、湿裤脚的细节、案发时的可疑行踪,所有线索都指向李道有重大作案嫌疑,包拯心中已有了初步判断。
何府与酒馆往返最快需三四个时辰,即便走后门的小河捷径,也得一炷香有余。
可李道当日仅消失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时间差成了此案的死结,甚至让人怀疑马汉是否看错了人。
直至二人在街上偶遇马汉母亲,老人正售卖浸过水的木雕,只为攒钱报答包拯。这句朴实的话语不仅触动了包拯,更让他灵光乍现。
他当即奔至河边观察水流,瞬间识破李道利用水流缩短行程的作案轨迹,喃喃道:
“为何这般简单的道理,我竟迟迟没想通?谜题终于解开了!”
真相渐显,证据却仍难寻。
包拯当即设局,让小蜻蜓与花公公在酒馆重金收购珍珠,故意高声谈论引李道上钩。
果不其然,二人刚离店,李道便追了出来,声称自己有货,却将交易定在三天后——他打的如意算盘,正是王朝、马汉次日问斩,想等风波平息后再安心销赃,其歹毒心思昭然若揭。
花公公怒斥:“这李道真是枉读圣贤书,空有状元之才,却行鸡鸣狗盗之事!”
为阻止冤案发生,包拯只得登门求见负责此案的襄阳王,希望能多给一日时间查明真相,勿让无辜者白送性命。
可襄阳王素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