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少年包青天65(2 / 3)
据,手段狠辣至极。
襄阳王勇武果敢,又不惧权贵,确实是查办此案的合适人选。”
几人一番商议,最终定下“双管齐下”之策:由襄阳王和尚未入仕的包拯二人协同查案。
鲜少有人知晓,卞谋延与丁谓早已暗中依附赵珏——这位看似恭顺的襄阳王,实则野心勃勃,多年来一直暗中积蓄力量。
此刻,二人正私下提点赵珏:“王爷需赶在包拯之前破获此案,绝不能让他借这桩差事留在皇上身边,成为皇上的助力。”
因此他们决定拖延包拯他们入宫的时间,在他们到来之前,先把案子破了。
与此同时,临县县衙后院。
县令笑着说道:“你先前嘱咐我‘攒着’的那些案子,如今倒真积了不少——全是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棘手小事,衙役们见了都头疼。”
公孙策眼底带着几分笃定:“我跟你提过的那个人,可不是寻常之辈。你这些最棘手、最难断的案子,他定能一一理清。”
一旁的展昭闻言恍然大悟:“公孙大哥,原来你早有安排!”
公孙策挑眉笑了笑。
“你这位朋友是谁?”
“姓包,名拯。”
县令随即笑道:“莫非就是人称‘包黑炭’的那位?”
果不其然,没多久,包拯便应公孙策之约赶到了县衙。
只是县令与公孙策都在后衙,只有几个衙役值守,包拯一时也不知好友约自己来,究竟所为何事,只能在衙内等着。
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不多时,一群百姓涌入县衙,吵得整个大堂不得安宁。
后衙内,县令听见动静,看向公孙策:“人都来了,你那位朋友……”
公孙策落子如飞,语气笃定:“放心,他忍不了多长时间,定会出手。”
事实正如他所言。吵闹声刚持续片刻,包拯便起身走到堂中,当场接过了这些百姓的琐碎官司。
不过小半日工夫,那些纠缠许久的“鸡毛蒜皮”,竟全被他断得明明白白,百姓们心服口服,各自散去。
就在此时,一名传旨太监赶来,将入宫协查陈也申毒杀案与横陇弊案的圣旨,递到了包拯手中。
包拯沉默良久——入宫查案,便是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堂纷争。
幸得公孙策、展昭,还有恰逢在此的李莲花、月瑶等人在旁开导,他终是下定决心前往京城。
事不宜迟,几人只简单备了行囊、牵了马匹,沿着僻静小路往京城赶去。
途中遇一小股流民,公孙策当即动身,往就近城镇寻访父亲旧交县令,托其妥善安置流民,约定在前方破庙汇合。
这边月瑶与李莲花进入一旁林子里打猎,展昭也忽感腹痛,寻了僻静处方便,唯剩包拯先行一步,往破庙生火煮粥。
待月瑶与李莲花提着两只野兔归来时,展昭和公孙策也恰好赶到,四人遂一同往破庙走去。
“包拯。”公孙策远远唤了一声。
李莲花一手牵着月瑶一手拎着野兔:“我们也回来了!打了两只野兔。”
“你们可算来了。”包拯迎上前去。
只见破庙里跪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男子,此刻正抬着头看着包拯:“哦,原来恩公大名,唤作包拯。”
李莲花眉梢微挑,看向包拯:“包拯,这是怎么回事?”
展昭也凑过来:“是啊,这人怎么跪在这里给你磕头?难不成你成了这破庙的神仙了?”
月瑶听了忍不住发笑,视线扫过那男子和旁边的粥碗:“一看便知,是你包大哥给他吃了一碗粥,他才这般感激的。不过……他倒不像寻常乞丐,是什么来头?”
这时那男子也站起身,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包恩公,小人尚有要事在身,方才唐突,请您谅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