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少年包青天62(2 / 4)
去找八贤王——皇上的态度尚可揣测,可太后与庞太师权势滔天,必须有八贤王的人牵制,才能护住六子,也护住他们几人。
月瑶和李莲花换了身素色衣服,凭着之前皇上赐下的免死金牌进了宫,在御书房见到了皇帝。
两人没有隐瞒,从秀珠自杀引出千波殿到六子的黄布、手镯,再到“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一五一十说得明明白白。
皇帝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听完后久久没有说话,御书房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眼看向两人,眼神复杂,语气里带着一丝试探:“你们就不怕……朕为了名声,杀了你们灭口?”
李莲花迎上他的目光,语气淡然:“皇上不会。我们认识的陛下呢,不是会为了虚名而滥杀无辜的人。”
“对,”月瑶接着话头,语气诚恳,“皇上素来宽容仁善,这事本就与您无关,您无需介怀。
况且六子当年虽是太子,可他自小在民间长大,从未受过皇家教导,如今若公开身世,非但不是好事,反而可能被反贼或邻国利用;
反观皇上,您自小在东宫接受正统教导,心怀天下,本就是最合适的君主。”
皇帝听到这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看来我这个皇帝,做得还不算太失败,竟得到你们这般信任和评价。”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下来,“你们先回去吧,这事我得好好想想。放心,我不会为难六子。”
……
几日后,朝廷下发了两道旨意:一是为八贤王平反,声明秀珠之死是因其为旧主李太妃报恩、自愿赴死,与八贤王无关;
二是恢复李太妃的名分,搬出冷宫。
而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流言在民间流传开来,很多人只当一个故事,皇上并没受到任何影响。
太后以身体抱恙为由,从此静心礼佛,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庞太师虽想处理了六子以防后患,但也不知皇上与他说了什么,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至于六子,皇帝没有将他接入宫中——他知道六子习惯了民间的自在日子,不愿被困在皇宫的规矩里。
最后还是八贤王主动开口,将六子收为养子,接入八王府中。
自此,这场牵扯了二十余年的宫廷秘辛,终于尘埃落定。
……
八贤王希望包拯这股清流入朝为官,包拯却婉言推辞,只说想归乡教书,过几日清净日子,末了还半开玩笑:“指不定哪天就有人来行刺——谁让我知晓的秘密太多呢。”
八贤王闻言莞尔,并未强留。
他懂包拯,定是此前的事压得他心头沉重,想暂避放松罢了;而这般通透刚直的人,也不会甘心久居平淡,或许一年,或许两三年,终将再入仕途。
月瑶等人离京那日,六子赶来送行。
他望着几人,语气里满是感激:“多谢你们,把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
“这段日子,我走过了人一辈子最复杂、最艰难的抉择。一切来得太急,短短数日里想的事,比一辈子、不,比好几世加起来还要多。”六子轻声叹道。
“这大抵就是你的命数。”包拯接话。
六子却笑了笑:“要说命数,待我倒不算薄——让我无拘无束、轻轻松松活了这么多年。只是刚知道身世那阵是真的慌了神,脑子里一团乱,只想逃得远远的。
可真见了皇上反倒不怕了,脑子也忽然清明,先前拧着的结竟全解开了。”
“那你想通了什么?”包拯追问。
“想通了我该做的事。其一为天下,我不能让江山因我乱起来;
其二为形势,我虽曾是先帝太子,可谁会服我?一个煮面的‘粗人’,就算披上龙袍,文武百官怎会听我号令?这龙椅,我坐不稳;
其三是自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