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少年包青天57(2 / 3)

加入书签

大宋肱股之臣,您若出事,整个大宋都将岌岌可危!”

李莲花拉住月瑶安抚,示意稍安勿躁。

包拯和公孙策看向八贤王,眼中也满是关切。

八贤王沉默片刻,缓缓开口:“事情要从五天前说起——腊月十五,恰逢皇上二十五岁寿诞,百官齐聚宫中举行祭天大典,就是在那一天……”

他顿了顿,回忆起当日情景,“我独自在殿内等候,不知不觉竟昏睡了过去。

醒来时,手中竟握着一把带血的烛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皇上、太后与百官正好推门而入,一眼便看到我手持烛台,而一侧,是早已没了气息的宫女躺在地上。”

“那宫女是被利物刺穿胸膛,失血过多而亡,而那利物,正是我手中的烛台。”八贤王补充道,语气中满是无奈。

包拯眉头紧锁:“原来如此,那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祭天大典自然是办不成了,皇上当即回宫,与众臣商议如何处置此事。”

月瑶脱口而出:“不用说,定是庞太师在一旁落井下石!”

八贤王却摇了摇头:“没有……”

众人满脸不可置信,八贤王便将当日殿内的对话缓缓道来——

当时庞太师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死了个宫女,有什么大不了的?”

皇上犹豫着开口:“太师,可这……”

“皇上,八贤王为大宋立下赫赫功勋——与辽国修好、力拒西夏,乃国之栋梁!”庞太师打断皇上的话,

“如今为了一个小小的宫女就要治他的罪,实在不妥。依臣之见,不如当此事从未发生,就当没人死过。”

“可方才百官在场、百姓目睹,众目睽睽之下,悠悠众口恐怕难以掩盖真相啊。”皇上面露难色。

百官亦纷纷点头,认同皇上的说法。

庞太师却毫不在意:“什么悠悠众口?这有何难!殿前禁军即刻调往边关,永远不得回朝;四品以下官员全部放逐塞外,终生不许还朝。

另外,在城内增派兵马全城监视,但凡有百姓谈论此事一律抓起来,格杀勿论!”

“足寒则伤身,民寒则伤国啊!”皇上忧心忡忡:“朕担心这般行事,会动摇国之根基。”

“皇上放心!”庞太师语气笃定,“定乱需用武功,微臣已将城外锐兵营三万兵马调入京城,绝无后顾之忧!”

“什么……”皇上震惊不已。

听到此处,月瑶恍然大悟:“难怪我们进城时看到街上官兵往来不绝,弄得人心惶惶,原来是这么回事!”

八贤王继续道来——

当时皇上沉默良久:“可这般行事,牵连太过广泛,株连之数恐怕是旷古未有啊……”

“皇上,事到如今已顾不得那么多了!”庞太师语气急切,“若非如此,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

皇上不愿牵连无辜,最后坚定道:“看来,只好秉公办理才能以示公允。”

庞太师躬身行礼:“臣遵旨。”

事情讲到这里,包拯忽然发问:“大殿守卫森严,那宫女为何会在殿内?”

“她是太后崇庆殿的人,是被派来打点祭天事宜的。”八贤王解释道。

公孙策紧接着追问:“那凶手行凶之后,又是如何避开上千禁军的耳目,悄无声息离开大殿的?”

“何况皇上祈福,定会选定吉日吉时,王爷为何会比其他人早到大殿?”包拯补充道,眼中满是疑惑。

“因为接诏的时间不同。”八贤王缓缓开口,“其他人接到的诏书,是卯时三刻入殿;而我接到的诏书,是卯时二刻。”

李莲花若有所思,轻声推测:“莫非有人偷改了诏书?可若是如此,王爷只需拿出诏书对质,便能自证清白……不对,难道那诏书也不见了?”

“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