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脉络初显(1 / 2)

加入书签

法律条文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连续几天埋首在沈冰整理的资料里,陈默感觉自己在泅渡。单个知识点能懂,合起来却混沌一片。它们彼此缠绕,彼此矛盾,像一团找不到线头的乱麻。

他合上终端,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书房窗外,天色灰蒙蒙的,像他此刻的心情。

走到画室门口,里面很安静。叶墨染正对着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凝神,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她没有回头,声音轻柔得像一阵风。“心里有事,笔下的山石就会显得躁。”

陈默靠在门框上,看着五姐沉静的侧影。“八姐教的东西,太多了。感觉每一句都重要,但放在一起,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顿了顿,有些沮丧,“像看一幅巨大的画,凑得太近,只能看到一堆杂乱的墨点和线条。”

叶墨染的笔终于落下,在宣纸上皴擦出山岩粗糙的肌理。“那你觉得,画家是如何驾驭整幅画面的?”

陈默想了想。“先有布局?胸有丘壑?”

“是脉络。”叶墨染换了一支细笔,蘸了淡墨,开始勾勒远山的轮廓,“山有山脉,水有水脉。气韵顺着脉络流动,画才有生命。你看……”

她放下笔,拿起旁边一本厚厚的画册,翻到一页。“这是北派山水,气势雄浑,主峰巍峨,脉络刚健有力。”又翻一页,“这是南宗水墨,意境空灵,烟云缭绕,脉络柔和含蓄。不同的画派,脉络不同,但都遵循内在的理法。”

她看向陈默,“你学的那些条文,难道没有自己的‘画派’和‘脉络’吗?”

陈默一怔。商业合同像北派山水,框架清晰,权责分明,主次森严。个人安全相关的法则更像南宗笔意,注重细节和情境,讲究分寸与证据的留白。网络维权则像是新兴的画风,融合变化极快,需要捕捉瞬息万变的轨迹。

“试着画出来。”叶墨染递给他一张空白的宣纸和一支笔,“别管画得好不好。把你脑子里那些杂乱的点,用你觉得舒服的方式连起来。”

陈默接过笔。他不懂绘画技巧,只是凭着感觉,在纸上落下一个个墨点,代表那些重要的法律概念。然后,他开始画线。

最初是几条生硬的直线,连接着“合同”与“违约”,“侵权”与“赔偿”。很呆板,像枯枝。

他停下来,看着纸上僵硬的图案,不太满意。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叶灵儿讲解内力经络运行时的情景。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气血在其中按特定路线流转,周而复始,构成一个精密的整体。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劈开了混沌。

法律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像人体内的经络吗?

主干法则如同督脉、任脉,贯穿始终,奠定基础。分支细则如同十二正经,各司其职,却又相互关联。那些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就像是络脉,弥散开来,赋予主干和分支更丰富的含义。而证据链,就如同气血的运行,必须畅通无阻,环环相扣,才能支撑起最终的“认定”这个结果。

他眼中光芒闪动,再次落笔。

笔下的线条不再僵硬。他开始画出有起伏、有转折的曲线。代表“合同法”的粗壮线条如同任脉,向上分出“要约”、“承诺”、“履行”等分支。它与代表“侵权责任法”的另一条主干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这个节点上交汇,形成一个复杂的穴位。

他用淡淡的墨色晕染出“证据规则”这片背景区域,几条纤细却关键的线条从不同领域延伸出来,汇入这片区域,表明所有逻辑最终都需要证据的支持。

他画得很投入,忘记了时间。笔尖在纸上游走,仿佛不是在绘制图表,而是在描摹一种内在的、流动的“理”。

叶墨染静静地看着,眼中含着浅浅的笑意。她没有打扰,只是偶尔为他添一点墨。

当陈默终于停下笔,宣纸上已然呈现出一幅奇异的水墨脉络图。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