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办实事(1 / 2)

加入书签

第七百四十一章办实事(第12页)

崔典得倒台也给了众人一个信息。

赵正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

哪怕这个人只会打嘴炮,但是能把事情办好,他也任然会重用。

官场自上而下开始肃清,原本有些浮夸风气一扫而空。

赵正推行高薪养廉。

在这个基础上,推行的是能吏,干吏,不讲究排产,一切从简。

以国为基础,以民生至上。

将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列。

成立进修学校,赵正则是进修学校的总校长。

阁老则是第一批学子。

十部衙门成立次一级的进修班,他们则是班长。

十万本书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出来了,京城的官吏人手一本,要求熟读。

此外,赵正还在国考和科举之中加入了进修书籍的内容。

这一次的整顿,足足持续到了十月份。

功勋军持续开拓西域,第二批公国已经划分好,一众功勋开始安排人迁移食邑。

工部的人开始打通前往各个公国的主要道路。

中原百姓百姓搭乘上了这一趟车,投入了如火如荼的大基建之中。

各个州府的水泥厂,砖厂,冶铁厂,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都是衙门的资产。

目前,水泥,砖厂不再是朝廷专列,冶铁目前还是管控。

赵正对民间的态度是,鼓励扶持。

这也就导致民间的工坊,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对国有工厂的冲击是巨大的。

这些国有工厂,对目前大顺来说,还是处于绝对垄断的姿态。

朝廷持续投钱,再各个地方搞大开,需要的材料海了去了。

国营厂占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被民营工坊给瓜分了。

原因也很简单,大顺不缺银子,但是并不代表未来不缺钱。

军队对外开战,掠夺,这些金银,投入市场,的确能够拔苗助长。

可是赵正要做的是,催生出完整的产业链来。

其次,也是目前保证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等以后,税收上来了,不再依靠战争掠夺财,一些产业,也会陆陆续续的开放给民间。

而这一天,赵正正在皇后寝宫这边跟孩子们玩耍。

赵正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时间来这边看孩子。

他虽然不能保证自己对每个孩子都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也要确保自己能认出这些孩子。

不能像抚养赵禅那样,却也要雨露均沾。

每个月大概有五六天会过来,赵正会专门抽出一下午或者一上午的时间。

即便如此,这也是不够的。

这不,秋素贞生了个儿子,小家伙还没满月呢。

赵正这会正抱着这小子。

眉眼间倒是跟秋素贞很像。

另一边还有一个大胖小子,郑春梅生的。

这娘们,现在可硬气了。

也没之前那么焦虑了。

不过,现在郑小桃还挺焦虑的,毕竟郑小桃接连两胎都是女儿。

赵正决定抽个时间去看看她。

“陛下,顺天门外,有人敲击大鼓,告御状!”

太监说道。

赵正眼神一凛,将孩子放下后,问道:“把敲鼓的人带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百四十一章办实事(第22页)

这个世界没有闻登鼓。

所以赵正设立了闻登鼓,

从他登基一来,这个鼓还从来没被人敲响过。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敲响,那必然是抱着必死的想法来的。

这鼓声也惊动了不少人。

内阁也被震动。

“陛下设立闻登鼓,是专门为蒙受冤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