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让她夜夜难安的礼物(2 / 3)
下来的两日,京城的气氛日益紧张起来。
顺天府衙门口的“鸣冤鼓”几乎日日被敲响,状告承恩公府仗势欺人的状纸,堆了厚厚一摞。而茶楼酒肆里,最新的话本子已经从《窦娥冤》变成了《国公府奇案录》,说书先生拍案而起,将一桩桩血泪旧案说得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民怨如沸,终于在第三日的早朝,彻底引爆。太和殿内,龙涎香的烟气都压不住那股肃杀之气。
“陛下!”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承明手持玉笏,第一个出列,声如洪钟,“臣,弹劾承恩公府罔顾国法,草菅人命!更弹劾工部员外郎赵启,尸位素餐,与承恩公府沆瀣一气,在两年前的西山铁矿坍塌案中,徇私舞弊,将一桩天大的人祸,粉饰为意外!”
话音未落,另一名御史紧跟着出列:“陛下!臣弹劾户部主事孙祥,其在任期间,多次与承恩公府勾结,倒卖漕运官粮,致使去年江南大旱,朝廷的赈灾粮有近三成不知所踪!此举与国贼何异!”
“陛下!臣弹劾兵马司副指挥陈立,其纵容家奴,三年前为帮承恩公府抢占田产,竟将驻守北疆将士的家眷活活逼死!军属为国戍边,家眷反遭权贵欺凌,此事若不严惩,何以慰北疆将士之心!”
一桩桩、一件件,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殿中百官的心上。而被点到名字的官员,个个面如死灰,跪在地上抖如筛糠,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完整。
太子萧策站在百官之首,脸色由白转青,他袖中的手,早已攥得指节发白,这些被弹劾的人,无一不是他东宫的亲信。
龙椅上,皇帝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他看着底下跪倒一片的臣子,半晌没有说话,整个大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终于,太子萧策再也站不住了,他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对着龙椅重重跪下:“父皇,儿臣有罪!”
他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带着一丝颤抖,“张御史、王御史所参劾的官员,皆在儿臣协理的部司之内。他们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是儿臣识人不明,监管不力之过!儿臣恳请父皇降罪,以儆效尤!”
皇帝看着他,眼中却不见丝毫动容,反而燃起一簇怒火,他猛地一拍龙案,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降罪?你以为一句降罪,就能抵那些枉死的冤魂吗?一句识人不明,就能换回国库被蛀空的银两吗?”
“父皇息怒!”萧策重重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
“息怒?”皇帝从龙椅上站起,居高临下地指着他,“朕把国之重器交给你协理,你给朕理出了一群国贼!一群豺狼!你告诉朕,朕如何息怒!”
大殿内的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一道清冷平稳的声音响起, “父皇,请息雷霆之怒,龙体为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靖王萧衍缓步出列,对着皇帝躬身一揖。他今日穿着一身鸦青色亲王常服,在一众朱紫官袍中,显得格外素净,却又无法忽视。
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胸口的怒气稍稍平复了些:“老六,你又想说什么?”
“儿臣不敢。”萧衍的姿态谦卑,声音却不卑不亢,“儿臣只是觉得,二哥他……或许并非监管不力。”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连跪在地上的萧策都猛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弟弟。
萧衍却不予理会,继续说道:“二哥素来宅心仁厚,待人宽和。想必,也正是因为这份仁厚,才会被那些奸佞小人蒙蔽了双眼,遭了他们的利用。二哥的过错,不在于监管不力,而在于……太过相信身边的人,识人不清罢了。还请父皇明鉴,莫要因奸臣之过,而错怪了二哥的仁德之心。”
“仁厚?”皇帝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他重新坐回龙椅,身体后靠,“好一个‘宅心仁厚’!好一个‘识人不清’!”
皇帝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失望与震怒,他指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