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乾隆不会辩解,只会以牙还牙!(2 / 3)

加入书签

可这次,我们不清楚幕后写揭帖的人是谁,又不能直接就断言整个河南归德府里能写字的都有罪,再说,你也不能排除不是外乡人写的揭帖。”

“所以,即便这样做,也只能逼地方官僚交出几个替罪羊以了结此事而已。”

弘历把手背在了身后,而长嘆一声,接著就道:“所以,给他盛鸣坤回文,让他替本太子好好申辩告诫一番,勿要让小人乱了天下,天下大乱了,对谁都没好处!”

“给河南巡抚尹继善也去本太子手諭,让他会同河南学政俞鸿图,劝諭当各学校士子,好生研治经学,以备报效朝廷,对於发现誹谤朝廷、置骂君父和本太子的揭帖要及时上报销毁,以正风气!”

“嘛!”

雍正十年十月,河南地界也下起了雪,四野皆白。

百姓大多窝冬不出,以省下衣给必须要出门的人。

土绅也都戴起了暖帽,揣起了手炉。

盛鸣坤更是连耳朵都包裹了起来,在进入俞鸿图的书房暖阁后,才把一顶厚实的狐皮毡帽取了下来,笑著向俞鸿图见了礼后说道:“太子爷回文了。”

说著。

盛鸣坤就把回文给了俞鸿图。

俞鸿图看后冷笑了一声:“太子爷是明白人,知道谁都怕天下大乱!但我们士人也正是怕乱了天下,才这样提醒他呀!”

“没错!”

“这推广新注音法就和禁缠足一样会乱天下!庶人轻轻鬆鬆就认识许多字,就能看文读报,那就更加不好管,就会更加刁顽游惰。”

“唯有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不负圣人之教!”

俞鸿图点了点头。

“读书识字是要代圣人言的,靠投机取巧就读书识字的人,能代圣人言吗”

接著,他就自己也这么问了起来。

“不能!”

隨即,他便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中丞请老爷过去。”

但这时,俞鸿图的幕僚来匯报了尹继善要见他的消息。

“知道了!”

俞鸿图回了一句后,就看向了盛鸣坤,笑道:“看来,太子爷也给中丞施压了!”

盛鸣坤也笑了笑说:“这说明太子爷真的急了!”

俞鸿图则站起了身:“急了好啊!就怕太子爷不在乎这些民间议论,那可就真拿他没办法了,就像前明神宗皇帝那样。”

因田文镜被革职,不再兼任河南巡抚,尹继善也就在丁忧结束后不久,被任命为了河南巡抚。

而尹继善在收到弘历的太子手諭后,就立即派人来请俞鸿图。

之所以是请,这是因为按照清朝官制,巡抚和学政不属於上下级,皆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京官,只是分管的內容不同。

但在权力上,巡抚的权力要比学政大得多。

所以,尹继善请他去,他也还是要去,且主动先给尹继善见了礼。

尹继善在回礼后就说明了他的目的,和弘历的意思。

“太子爷的意思,想必公也明白,就是要本省士子都能安分点。”

尹继善回道。

俞鸿图道:“某自然明白,也有意主动劝本省士子都安分点,毕竟之前摊丁入亩和一体当差纳粮的事殷鑑不远,但常言说,解铃还须繫铃人,太子爷是英明之主,想来也明白,光是劝本省士子安分可能用处不大。”

“那也要去做!至少不能让太子觉得我们没尽心!”

尹继善沉声道。

俞鸿图点头:“我明日就去府学和各州县学校劝諭。”

尹继善頜首:“我往西,你往南,如何。”

“可以!”

清朝河南巡抚驻地在开封府,而开封府位於河南府偏东北的位置,所以两人也就决定一个向西,一个向南。

尹继善则在离开开封府去劝諭士子之前,给弘历去了一道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