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汗阿玛肯定给答案了!(2 / 3)
与冬夏两次的冰炭之敬,还有地方官吏的收入。”
“真要解决此事,得以利疏导整个官僚才可,非市恩于个别王公大臣就行,八叔这样做,其实并不是对症下药!”
“所以,儿臣愚以为……”
弘历这么说着的时候,雍正越听越忍不住颔首,神色也渐渐缓和:“说下去!你以为要怎么做”
“在火耗归公的同时,当推行养廉银制!”
弘历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知道历史答案,可以说是开卷考试的他,说的毫不犹豫。
雍正两眼一亮。
因为弘历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但同时,雍正又拧眉问着弘历:“你怎么想到了这个”
“儿臣这段时间,向十三叔请教过,关于火耗归公的事。”
弘历这时回道。
“而儿臣因此知道,火耗归公,利虽在于明确火耗标准,税赋明确,限制有的官员私征滥派,同时集中财权于朝廷,但弊则在于增加地方钱粮困难,降低地方灵活赈灾平叛的能力,限制了地方官敛财的能力。”
“所以,儿臣想着,要让地方官不因为地方钱粮过度不足而为维系衙门开支,被迫在火耗归公的基础上,又巧立其他耗损名目;乃至被迫收地方缙绅大户孝敬来维持衙门运转,就得把火耗归公后,给地方官员一笔钱,让其维持开支,以免其打着安稳地方民情的名义丧失廉德。”
“这样……”
“也能够有充裕的钱,去维持与上官的关系,和招待过境大员。”
据弘历所知,清朝官员最大的开支,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个人的享受,而是给上官送礼以及招待过境官员,这两项都是大头。
晚清大员张集馨就在回忆他当粮道官时也说,光是给西安将军的三节两寿,他都得每次送银八百两,又表礼、水礼八色,门包四十两一次,两都统每节送银也要两百两,水礼四色;
另外……
他还得统筹地方对过境大员负责招待。
每次招待,要上席五十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鹿尾,中席必鱼翅海参。
关键是,大宴无月没有,小宴无日没有。
另需备程仪,哪怕是章京这样的小官过境,也得备程仪一二十两到四五十两不等。
他作为粮道,还得给京官每年准备炭敬五万两。
而他的粮道每年收入也就约六万两。
所以,收支不抵时,据他自己回忆,他全靠养廉银支撑衙门日常运转。
清朝眼下,地方上虽然没有养廉银,但火耗收入,却是承担了送礼和招待后的日常运转所需资金。
雍正把火耗归公,让火耗收入虽然标准化,明确化,但也的确会影响地方运转。
弘历也就趁此说出了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儿臣就想到了‘养廉银’这个词。”
“顾名思义,朝廷是为养廉而额外拨钱于地方官员。”
“这样,但凡有点廉耻的,就不会过度贪婪,让火耗归公变成弊政。”
“而对于过度贪婪的,在养廉银制度推行后,还在钦定火耗标准外加征的,在被朝廷惩治时,也没有理由再诡辩说,自己是为稳定地方而不得不额外加征。”
“更重要的是,朝廷是把钱给到地方官员手里,不是让地方官员自己去通过胥吏士绅征收,而这也会让流官在地方更有权力控制地方,而不用看缙绅大户脸色,乃至胥吏脸色。”
“如此无形之中,也加强了亲民官在地方的权力。”
弘历说后就向雍正拱手:“儿臣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汗阿玛指正。”
“你说的很好,你与朕不谋而合!”
雍正笑着说了一句。
弘时和弘昼皆有些愕然。
他们没想到弘历会猜到雍正在想什么。
但接着,弘时又不禁偷偷撇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