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改,乾隆当皇帝后的奋斗方向!(2 / 4)
天下之主,是与文明相关,意味着他可以不强调族别,但有扩张中华文明进而提升天下文明程度,使天下诸夷皆成为中华的责任!
国家元首,则是与一个涉及地理、政治的社会共同体有关,意味着他需要强调族别,国别,有责任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前者偏古典,受限于古代人尤其是先秦时古人的认知,也就以为中原之地就是天下了,是故有天子和诸侯。
后者是近现代将要普及的意识,而越普及,大清这个古典王朝就越要走向终结。
因为,大清是少数民族为主族的王朝。
如以家天下治国,还能继续存活。
反正对天下大多数人而言,当谁的“奴才”不是当?只要君子别太过分就行。
而大清要是真让自己成为一个国家,让这块土地上的人皆把这个国家视为自己的家园,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在这个国家有相应权利,那首先皇帝就得把民众当人,让出许多权力。
而这,无疑会遭到特权阶层的抵制。
偏偏大清还是少数民族王朝,所以皇帝要是这样做,首先自己满人会反对把汉人百姓太当人看。
其次,汉人大官僚大地主也会反对把百姓太当人看。
那样皇帝就算愿意,也会被统治集团架空,而且是满汉联合起来架空,还要加个蒙古王公等。
而统治集团会宁肯让别的人做皇权代言人,哪怕是找个女人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呢,也不会真的再忠于皇帝本人。
所以,弘历似乎也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继续做天下之主。
但文明的发展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
随着大清与周边各国的接触和其他文明的碰撞,也不得不开始出现国家和民族概念。
比如在与罗刹国的谈判中,历史上,大清就在官方条约中,以中国自称。
之所以用中国自称,是因为,包括罗刹国在内的一些外国不承认大清是一个独立有主权有文明的国家,而认为大清只是窃据这块土地原住民的野蛮政权。
这样,他们就有正义的理由征讨大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清朝一方自然也得否认自己是窃据中国的野蛮政权,而是得中国民众拥护的合法政权,且直接以中国称自己。
而这也就意味着,出现了“天下”与“国家”的碰撞。
等到后面西方殖民者入侵,这样的碰撞还会更多。
弘历自己也阻止不了。
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