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提醒雍正注意铜钱铸造隐患(3 / 4)

加入书签

如米这些,官差也能通过踢一脚,小斗换大斗的方式,额外加收,以及非得说交的米发了霉而索贿。

    反而是铜钱让官差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小。

    所以,百姓都更喜欢用铜钱缴纳,即便家里有粮米的,也会用铜钱缴纳。

    因为百姓缴税单位小,又更喜欢用铜钱,所以铜钱交易需求量很大,铜钱也就越来越贵。

    从明中叶以来,银贱钱贵也就成为主流趋势。

    而这个趋势,要到清末出现大量白银赔款时才会改变。

    但银贱钱贵,不利于百姓奋斗,更利于刺激奢豪大户消费。

    毕竟,奢豪大户银子多,存着又贬值,只能多消费。

    而百姓需要的银子的地方少,而需要铜钱的地方多,有铜钱的时候也不会消费,会藏着等升值。

    如此,工业化也就很难出现。

    要知道,工业化出现的前提是,百姓消费增加,进而刺激批量化生产各类商货的出现。

    奢豪大户的消费增加,只会刺激工艺品出现,那种不计较人力物力只要精美的工艺品,是没办法批量化生产的。

    譬如瓷器非得要某大师烧制,衣服非得某大师手工裁剪设计。

    所以,西方给中土大量输入白银,在不知不觉间阻止了中土的工业化出现,阻止了中土提高生产力的动力,进而让整个东方文明失去了进步的原动力。

    而弘历这么说后,雍正很意外的看向了他。

    “难得!”

    雍正为此一脸惊喜地赞叹一声。

    他是真没想到,弘历会在闲暇时去注意到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实学内容。

    这让他更加笃定,自己这位儿子是真把大清社稷江山放在心上的,居然在读史时去注意古今银钱的情况与军饷的情况。

    雍正虽然只是这个时代的帝王,但在弘历提醒后,也能够通过这一情况,窥测出“银贱钱贵”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的。

    雍正也就在这时叹息说:“看的出来,百姓还是更愿意借铜钱啊!”

    “而我大清缺铜,所以还是得对外大量采购铜矿为好,这样百姓打个猎,采买点药,织几匹土布,就能把税凑齐了。”

    “多收些铜钱,也能再发出去,让老百姓为我大清赚更多白银。”

    雍正接着又如此陈述了几句,且问着弘历和胤禧:“你们说是不是?”

    胤禧故意摩挲了一下后脑勺,看向了弘历。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