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现实问题(2 / 3)

加入书签

李建设提出的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所预言的风险,也是非常现实的。

作为市委市政府,不可能置之不理。

而且,这是“智慧农业”

推广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社会矛盾。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

张卫东坐在角落,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却始终盯着投影屏幕上的数字。

臧力力悄悄凑过来,压低声音道:“东哥,这帮人早干嘛去了?明知道政策方向,还抱着老黄历不放。”

臧力力一直坚定的站在张卫东一边,竭力推行他的“智慧农业”

,谁来破坏“智慧农业”

,那就是她臧力力的敌人。

可此时的张卫东已经不是刚出道时的愣头青,他已经慢慢成熟起来,所以,他所考虑的方向,就会更加全面一些。

他微微摇头:“这不能全怪他们。

新技术推广总要有个过程。”

他站起身,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集中过来。

“郝市长,各位领导。”

张卫东的声音不大却充满力量,“我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

大屏幕上随即切换出一张简洁的流程图。

郝向东眼前一亮,立刻示意工作人员将话筒递给张卫东。

“第一步,设立三个月过渡期。”

张卫东指向图表,“对现有库存农资进行质量检测,合格产品由政府牵头,向尚未完成智慧农业改造的偏远地区定向低价销售。”

农业局的一位科长忍不住插话:“张书记,即使低价销售,可这些地区的购买力有限,如何消化得了这么多农资产品?”

“所以需要第二步。”

张卫东微微一笑,“建立农资回收机制。

政府按市场价60收购合格库存,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战略储备或转化为智慧农业所需原料。”

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

几位农资企业的代表交换着眼色,有人已经开始在小本子上计算。

“第三步最关键。”

张卫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组织传统农资企业转型培训,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转向智慧农业配套产业。”

“说得轻巧!”

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从后排传来。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站了起来:“我是江城化肥厂厂长王德海。

我们厂三百多号工人,干了一辈子化肥,现在让我们转行?转哪去?机器能种地,还能造化肥不成?”

会议室瞬间安静。

郝向东正要开口,张卫东却先一步走到王德海身边。

“王厂长,您厂里生产的尿素,纯度能达到多少?”

张卫东突然问道。

王德海一愣,随即骄傲地挺起胸膛:“我们厂的技术,纯度997!

全省数一数二!”

“好!”

张卫东猛地拍手,“智慧农业的精准施肥系统,正需要这种高纯度原料。

您不是要转行,而是升级!”

大屏幕上适时显示出智慧农业供应链示意图。

张卫东指着其中一个环节:“传统化肥经过提纯和配方调整,完全可以成为精准施肥的重要原料。

这不是淘汰,而是价值提升!”

王德海张大了嘴,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

臧力力趁机递上一份资料:“王厂长,这是南方几家化肥厂转型后的财报,利润率提高了30。”

“张书记,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王德海第一个支持您!”

此时的王德海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在此之前,他早就预料到了智慧农业实施之后对他这个化肥厂的巨大冲击。

而如今,事情竟然可以这样解决,他何乐而不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