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陈圆圆的深居简出避开世人耳目(1 / 3)
京城东城的喧嚣与血腥,似乎被一堵无形的墙,隔绝在了另一方天地。
林渊位于城南的这处秘密据点,一墙之隔,便是两个世界。
墙外是末日将至的哀嚎与疯狂,墙内,却静得能听见风拂过柳梢的微响。
陈圆圆就住在这份宁静里。
她的小院不大,一株老海棠,一口青苔井,几丛新的翠竹。
屋内的陈设算不上奢华,却处处透着雅致与洁净。
一张梨花木的古琴案,一架堆满了书卷的楠木书格,还有窗边那张软榻,铺着素色的锦垫。
这里是林渊为她打造的避风港,也是一座精致的囚笼。
午后的阳光,穿过雕花的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碎裂的琉璃。
陈圆圆素手抚琴,指尖在冰凉的丝弦上缓缓划过,流淌出的却不是往日在秦淮画舫上应酬宾客的靡靡之音。
琴声初始,如山涧清泉,叮咚作响,带着几分独处时的清冷与安逸。
可弹着弹着,泉水下便涌起了暗流。
音调渐转急促,金戈之声隐现,仿佛能看到城头上的浴血厮杀,听到流民的嘶吼与绝望。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却带着散不尽的愁绪。
她轻轻按住琴弦,止住了那最后一丝颤音。
纤长的睫毛垂下,在眼睑处投下一片小小的阴影。
她不知道林渊现在正在做什么。
自从那日林渊带着一身煞气,点齐兵马,说是要去弹压东城的流民暴乱后,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她虽身处这方寸小院,却仿佛能嗅到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派来伺候她的那个名叫小翠的丫鬟,上午送饭来时,脸色煞白,欲言又止。
在陈圆圆的追问下,才哆哆嗦嗦地说了几句。
“外面……外面都打起来了,跟疯了一样。”
“听说,是林大人带着兵去的。”
“有人说林大人是活菩萨,用粮食安抚流民。
可……可也有人说,那些冲进粮仓抢东西的,都被当场砍了脑袋,血流了一地……”
小翠说这些话时,声音里满是恐惧。
陈圆圆听着,心中却是一片奇异的平静,还夹杂着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安心。
她见过太多男人。
有故作风流的江南才子,有手握权柄的封疆大吏,也有富甲一方的盐商巨贾。
他们或许会对她吟诗作对,或许会为她一掷千金,但他们的骨子里,都透着一股虚浮。
顺风顺水时,他们是人中龙凤;可一旦大厦将倾,他们便只是一群惊慌失措的硕鼠。
林渊不一样。
这个男人,身上有一种罕见的混合气质。
他可以温文尔雅地与你谈论书画,也可以在下一刻,用最冰冷的眼神下达杀戮的命令。
他救她于水火,却从未对她有过半分轻薄之举,给予了她最大的尊重。
他将她安置在这里,给了她安稳,也给了她……孤独。
但这种孤独,却让陈圆圆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即将分崩离析的世界。
她从琴案边起身,走到书格前。
这里没有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大多是史书典籍。
《资治通鉴》、《旧唐书》、《明史稿》……这些大部头的史书,是林渊特意让人为她寻来的。
起初,她只是为了打时间。
可渐渐地,她便沉浸了进去。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拂过《资治通鉴》的封面。
书页已经有些泛黄,带着一股墨香与时光的味道。
她翻开的,正是唐时“安史之乱”
的篇章。
书上写着,玄宗晚年,沉迷享乐,朝政废弛,杨国忠等奸相弄权,致使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坐大,终酿成滔天大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