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说不定,还真是个明君呢?(2 / 3)
> \"
......
\"郡级设郡守总揽政务,另置郡丞分管民政,郡尉统辖兵事,再设监御史督查百官。
\"
\"县级由县令主事,县丞辅佐政务,县尉执掌治安。
\"
\"乡级配置有秩总管,下设乡佐协助,游徼维持治安,三老教化民众,乡卒执行差役。
\"
\"每亭设亭长统管,配备亭佐辅助,亭侯传递文书,求盗缉捕盗贼,亭父处理杂务。
\"
\"里级由里正负责,父老调解纠纷,杜宰管理祭祀,监门巡察里巷。
\"
\"每十户设什长,五户设伍长,实行连坐互监之制。
\"
\"如此层层节制,既能确保政令通达,又可防止尾大不掉。
更可施行分权制衡之策,使各级官吏相互制约。
\"
\"譬如郡守虽为一郡之长,但行政归郡丞,兵权属郡尉,监察在御史,三权分立,既可明晰权责,又能杜绝专权。
\"
这般制度设计,既提升行政效率,又强化中央集权。
待体系完善,天下权柄尽归赢政,诏令所至,莫敢不从。
赢政闻言展颜,他广询众议本就是为博采众长。
治国大计自当群策群力。
荀子此言正合其意,令他心中大定。
这位帝王素来推崇变法图强,昔年商鞅之道深得其心。
既知分封积弊,岂会重蹈覆辙?
然庙堂之上异议犹存,今得重臣首肯,推行郡县制便多了几分把握。
\"太子此前亦曾进言此事,今既得诸卿共识,待朝议之时颁布诏令,即日施行。
\"
群臣恭声称是,李斯忽又进言:\"陛下,除改制之外,尚有一事亟待圣裁。
\"
\"何事?\"
嬴政询问道。
李斯拱手回应:“大秦虽已兼并六国,但各地仍沿用旧制,文字、货币各异,数百年来形成的风俗文化亦不相同。
若任其并存,恐生祸患。
”
嬴政颔首认同。
当年嬴天衡创立炎黄学宫,正是为此未雨绸缪,如今成效初显,自当全面革除积弊。
核心在于凝聚人心——文字、言语、钱币、度量衡皆关乎民生,日日浸润其中,自能塑造黎民所思所想。
唯有思想相通、习俗相融,方成铁板一块的强国。
反观当下,六国虽灭,旧制犹存。
楚人书楚字,齐商用齐币,纵使疆土归一,百姓心念故国,何谈归附?人心涣散,所谓“大一统”不过虚名。
嬴政目光渐沉:如今四海皆秦,却连文字尚且千差万别,莫说列国各异,同一城内竟有数种书体,文书传递尚且阻滞,何况教化万民?
货币更显荒唐,刀币、布币、蚁鼻钱混杂市井,轻重不一,折算繁琐;度量衡亦无定规,商贾争执日日不休。
这般乱象,皆因诸侯昔日各自为政所致。
如今重担尽落嬴政肩头,须得雷霆手段整改。
恰在此时,嬴政将竹简传示群臣:“太子早有对策,诸卿且观其详。
”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殿中响起低诵声。
大臣们相视而笑:“太子殿下深谋远虑,臣等愧不能及。
”
“陛下明鉴!”李斯率先奏道,“太子之策尽善尽美,臣等附议!”
经朝议后,嬴政挥袖定鼎。
三日后,千年分封制终成史册,郡县新章自此而开。
帝国行政区划与改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