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且让我看看你的长进。(3 / 5)

加入书签

p> 眼前的秦国,竟与他魂牵梦萦的理想国度不谋而合。

时值隆冬,街头寒风刺骨,但行人脸上都绽放着暖阳般的笑容。

此时炎黄学宫即将落成,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尾声。

韩非不无担忧地问:\"殿下广纳七国学子,就不怕列国细作混入?\"

嬴天衡闻言轻笑:\"能混进来是他们的能耐。

不过...\"他眼底闪过锐芒,\"想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列国给不了的,我大秦能给。

你说,这些人最终会作何选择?\"

首批招生虽以秦国为主,但并不拒绝他国学子。

朝廷的诏令即将发往各郡县,借官府之力广而告之。

嬴天衡深谙借势之道——既然能用朝廷的渠道,何必亲力亲为?他望着学宫朱红的大门,仿佛已看见天下英才汇聚于此的盛况。

此事由嬴政负责,效果胜过他人。

为激励百姓参与,嬴天衡在通告末尾让嬴政许下承诺:凡以优异成绩自炎黄学宫毕业者,皆有机会任职地方乃至都城,无论是否秦人。

只要通过考核并顺利结业,前途无限!

若类比后世,便如某校毕业生可直接获得公务员资格。

在嬴天衡看来,这不过是一纸空谈,机会有无全凭秦国掌控。

但当时之人难辨虚实,如此飞黄腾达的良机,谁肯错过?

此举极具诱惑力。

彼时无科举,求官唯二途:世袭,或他人举荐。

若运气极佳,或能得君王赏识!然而,对寻常百姓而言,二者皆非易事,故寒门难登高位,士卒难跻显贵。

即便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平民出头仍多赖军功。

但并非人人擅武略,天赋各异,诸多人才因此埋没。

可以预见,招生之日,秦国上下必将人潮涌动。

不过,嬴天衡不打算广纳学生。

其一,炎黄学宫尚属试行,旨在培养精英。

若来者不拒,既无足够场地,亦难应付庞杂事务。

其二,入学需满足两项要求:

第一,求学态度端正。

此地非权贵嬉戏镀金之所,若存混迹之心,休想踏入大门。

第二,需有基本素养。

地痞文盲之流,一概不收。

此乃培养俊才之地,非启蒙学堂。

欲走精英之路,门槛自高。

不识字者,可先习字再来。

现今秦国各地正逐步安排儒生,教授百姓识字。

炎黄学宫目前教师数量尚可,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仅有一个多月的筹备期,难以承担过多学生。

道家、阴阳家、儒家和公输家提供的师资力量较强,其余学派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仅能胜任基础教学。

嬴天衡对此并不担忧,当前师资短缺源于各方对学宫尚存疑虑。

待招生启事发布后,相信诸子百家将陆续派遣优秀人才前来。

毕竟成为当世显学的机会,没有学派愿意错过。

首届招生规模定为千人,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如阴阳学、道家学说或机关术等。

必修科目为秦国小篆,此项规定人人必须遵守。

嬴天衡更倾向招收适龄儿童,因其可塑性强,便于培养对秦国的忠诚。

相比之下,成人学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不过随着学宫发展,未来将以招收儿童为主。

学宫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可获得更多招生名额,反之则会被削减。

同时实行留级制度,成绩不达标者将面临留级或退学处理。

嬴天衡对炎黄学宫寄予厚望,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