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且让我看看你的长进。(1 / 5)

加入书签

此举将打破世家垄断,必遭贵族激烈反抗。

况且儒家弟子多出身贵族,科举之效可想而知。

嬴政闻言厉声道:\"科举乃利国惠民之策,臣子自当遵从。

若有阻挠者,且看寡人宝剑锋利否!\"

嬴天衡进言道:\"父王,科举章程繁杂,需详加规划。

且大考须设主考一人,总揽全局。

\"

嬴政颔首:\"此言有理。

主考人选当如何?\"

荀子请命道:\"老臣愿担此重任。

\"

作为儒家半圣,他确有平息儒门非议之能,此番请命实为保全门下弟子。

嬴政却看向嬴天衡:\"此策既出天儿之手,当由太子主理。

再者也该让他历练历练。

\"

嬴天衡推辞道:\"儿臣不过献策,科举牵连甚广,还是荀老先生更为妥当。

\"实则担心自己会对儒生动杀心。

嬴政决断道:\"科举乃开天辟地之举,你既为创制者,自当亲自操持。

这样,荀子从旁协助,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

见君命难违,嬴天衡只得应允:\"既如此,儿臣拟先在咸阳设学宫试行,待天下一统再全面推行。

\"

嬴政思忖片刻,深以为然。

此举可为日后推行积累经验,确为稳妥之策。

咸阳宫内,君王朱笔一挥:

\"准奏!学宫不必新建,咸阳现有闲置府邸众多,将吕不韦旧宅稍加修缮,即可作为学宫使用。

\"

\"此学宫赐名——炎黄学宫!\"

\"凡我炎黄血脉,皆可入内求学!\"

次朝会上,嬴政当庭宣布开创科举制,并以炎黄学宫先行试点。

话音未落,十余名老臣伏地死谏。

这些皆是功勋旧臣,其余被嬴天衡与嬴政更替的朝臣则噤若寒蝉。

年轻的秦王面若寒霜,未置一词便拂袖退朝。

两日后,这十余名官员尽数入狱,罪名赫然是贪墨受贿。

抄家之际,果然起获大量钱财。

这些获罪者,恰是当日反对科举之人,无一错漏。

念及旧功,嬴政未取性命,仅削职抄家。

如今秦国上下尽在掌控,影密卫与锦衣卫无孔不入,朝臣隐秘皆在君王掌握。

满朝朱紫,谁人袍袖之下不藏些污垢?

平素里,嬴政为维系朝局运转,对臣下小恶多予宽纵。

然若违逆王命,则必遭雷霆之击。

此举分明是敲山震虎,余臣岂能不明?不过数日,科举之议再无杂音。

再开朝会时,众臣恭敬商议科举细则。

347条章程议定,改建炎黄学宫的诏令即刻下达。

官吏们虽暗自叫苦,却不敢怠慢——既要遍贴告示于秦境各郡,又须晓谕燕、韩故地乃至其余四国子民,且须在学宫竣工前完成。

君命如山,谁敢延误?

《新政之下的暗流涌动》

秦国推行新政的消息如同惊雷般炸响。

众人议论纷纷:既然秦国都这么做了,我们若不效仿,岂不是自绝后路?倒不如投奔秦国,或许还能谋个前程!

余下四国却难以效仿。

单是那些世族大家的反对之声,就足以让任何变革胎死腹中。

维持现状固然能让贵族满意,可平民百姓的怨气又当如何平息?就算真要推行科举,光是制定章程就需耗费时日,待到真正实施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届时民怨沸腾,恐怕为时已晚。

待到局势发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