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篾条初织与夜海之获(2 / 4)

加入书签

nbsp;  巧手婶如获至宝,立刻带着学徒忙碌起来。燧石片刮擦竹篾的“沙沙”声响起,偶尔夹杂着篾条在炭火上方短暂烘烤发出的轻微“滋滋”声和淡淡的青烟,空气中弥漫开一股竹材特有的焦香。

    凌渊则拿起几根初步处理好的篾条,动作快而沉稳。只见他手指翻飞,篾条如同被驯服的青蛇,纵横交错,穿插压挑。他的动作带着一种源自生活智慧的韵律。

    “此为‘起底’,”他边做边讲解,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取数根长篾作‘经’,需固定其位。再用短篾作‘纬’,挑一压一,交错往复,根基乃成。”篾条在他指间服帖地压下、挑起,一个紧密平整的圆形底部雏形迅速在他掌心显现。

    阿璃等人看得目不转睛。劈砍、刮削、烘烤、编织。

    “底部稳,方可‘立身’。将经篾向上弯折,”凌渊将底部的长篾条小心地竖起,这需要篾条本身足够的柔韧性,也考验着手劲的巧力,“用新篾沿圈缠绕勒紧,此为‘打箍’。”他手指有力而稳定地缠绕、勒紧,篾条间的结合处被压得严丝合缝,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高度渐起,便需‘编帮’。技法同起底,挑压之间,需注意收束,使其口沿渐收,器物方能立得稳,装得多。”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原始的工具和材料在他手中焕发出惊人的效用。线条跳跃、交织、勒紧。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一个口圆底平、结构紧密结实的背篓便已成型,青翠的篾条纹理清晰,散发着草木清香和淡淡的烟火气。

    “成了,族长”松果忍不住雀跃。巧手婶看着那背篓,眼中充满了叹服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阿璃拿起背篓,入手比想象中轻盈,却异常牢固。篾条编织紧密,间隙均匀。“渊,这就是‘背篓’,背上它,双手就腾出来了”她试着背上肩,大小刚好,坚韧的篾条贴合后背,毫不累赘。

    “正是”凌渊眼中带着肯定,“此物可背可提,容量大,通风透气,采菌摘果、拾取块茎,最适合用。”他又拿起细软些的篾条,手指翻飞。“编‘篮’亦是此理,更浅,提手处需用多股篾条绞缠加固。”很快,一个精巧的提手篮子成型,提手粗壮结实。

    “还有这‘晒匾’,”凌渊指着地上一个用宽厚篾片快速编成的浅口大平盘,“晾晒菌子、浆果,摊开受风,事半功倍。”

    看着眼前这些由最原始工艺制成的实用器物,阿璃连日来的忧虑被巨大的惊喜和踏实感取代。“渊,有了这些,采菌晒菌,我们定能多存下许多,这节节树的学问,真是部族的及时雨”

    “光看不练不成”凌渊将工具和篾条分给众人,“巧手婶,你经验老道,指点篾条处理与烘烤火候。松果,你手巧,试试编个小篮。阿璃,你跟我学编背篓,这是最需用的。其他人,仔细看,从简单的平底晒匾练起。”

    山坡竹林边,顿时充满了专注的劳作气息。石刃劈砍竹节的“笃笃”声,燧石刮片的“沙沙”声,篾条在炭火上烘烤的轻微“滋滋”声,以及编织时篾条摩擦、勒紧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起初是生涩和歪扭,篾条崩断或散架时有发生,但在凌渊精准的示范和巧手婶的经验指导下,进步肉眼可见。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