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6章 你懂的,我都懂!(2 / 2)

加入书签

熙早期的矾红,紫口确实明显,但到了中晚期,尤其是这种大件陈设器,釉料配方和烧造工艺略有调整,紫口变淡乃至不显的,也是常事,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是看这颜色吃进釉层没有,是不是‘活’的(有层次和生命力)。”

    接着,柱子做了一件更显功力的事。他将拇指和中指第一个关节扣在一起,做了一个弹脑瓜崩的动作,用极小的力道,在花盆腹部不同位置轻轻敲击了几下,然后侧耳倾听那微弱的回响。

    “沈先生,您听这膛音(器物内部发出的声音)。”柱子专注地说,“声音清越、绵长,带着点铜音(类似金属的回响),这说明胎土淘洗得极其精细,烧结度极高,而且整体结构完好,没有暗伤隐藏的裂纹。”

    “光绪仿的或者旧胎新彩的,胎质要么发糠,要么发闷,要么因为这后加彩要入炉复烧,伤了胎骨,这‘膛音’绝对出不来这个味儿。”

    说着,柱子又轻轻敲了一下,“这音儿,做不了假。”

    最后,柱子才指向那描金部分:“再说这金彩。”

    “康熙本朝的赤金(纯金),描画之后,是沉在釉面里的,光泽内敛,历久弥新。”

    “您看这金,是不是感觉像长在釉里一样?后期仿的,包括光绪的,多用洋金(化学金水),要么浮在表面,显得贼,要么年久容易霉变。”

    “您看这件,金彩依旧灿烂,但光华温润,这叫宝光内蕴,是到代的重要标志。”

    柱子这一套组合拳,从摸骨相到听膛音,从分析紫口的时代变化到辨析金彩的沉与浮,运用的皆是老一辈门里人代代相传、秘而不宣的深层次鉴定心法和术语。其专业性、系统性、以及对细微特征的把握,远远超出了沈先生的预料,甚至让他有种在听老师父讲课的错觉。

    沈先生被柱子这番连消带打,说得是哑口无言,后背甚至渗出了一层细汗。他提出的每一个基于“经验”和“秘闻”的疑点,都被柱子用更根源、更精微、更成体系的门内知识轻松化解,反而将这件花盆的珍贵性和确凿无疑的真伪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心中不由再次倒吸一口凉气,看向柱子的眼神已经带上了几分敬畏。这年轻人哪里是陈阳的小兄弟,这分明是得了真传的门里人!其功底之深,见识之广,应对之从容,远超他的想象。那传说中的陈阳,能调教出这样的手下,其本身又该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他原本那点凭借资历和秘技压价的心思,此刻已被彻底碾碎,只剩下满满的无力感和对真正高手的敬佩。他的态度不由得变得更加郑重,甚至带上了几分谦逊。

    他知道,今天不是来捡漏的,而是遇到了真正的高人,只能拿出十足的诚意,或许还能结个善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