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4章 港城古董街(3 / 4)
14 件编钟照片,就是在荷里活道捡漏到的。当时他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手指轻轻抚过青铜表面,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气息。这批编钟通体呈现出古朴的青灰色,钟身上的纹饰精美绝伦,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匠之手。马源心中暗暗盘算,这批国宝级文物绝不能让它流失海外。听说后来马原找家人朋友东拼西凑了 100 万港币,重金买回了沪上。为了凑齐这笔钱,他变卖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古籍,甚至连妻子的首饰都典当了出去。而现在这件宝贝,成了沪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二次捡漏,是在 1995 年,马源在港城古玩市场的一家店铺里,被一道幽幽的寒光吸引,仔细一看,竟认出了这是越王勾践儿子的宝剑。他的心跳骤然加快,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生怕自己的激动会暴露这把宝剑的真实身份。
可是店主却表示,这把剑早已被小鬼子富商看中,并且花 150 万预定。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击打在马源的心上。他望着这把承载着吴越文明的古剑,眼中闪过一丝痛惜。为了不让国宝流失到日本,马承源便回国四处求人,甚至登上报纸呼吁。他日夜辗转难眠,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这把即将远走他乡的宝剑。他给各大博物馆写信,四处奔走呼号,就连老友见了他,都能从他疲惫的眼神中读出那份焦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杭钢铁集团站了出来,出资 136 万港币拿下宝剑,后来成为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每当马源回想起这段经历,总是感慨万千,庆幸这两件国宝没有流失海外,而是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
陈阳漫步在荷里活道上,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曾几何时,这条古董街曾是华夏文物交易的重要枢纽,如今却已物是人非。街道两旁,那些曾经熙熙攘攘的古董店铺大多已经关门歇业,橱窗里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偶尔还在经营的店铺里,店主们眼神黯淡,柜台上摆放的藏品也大不如前,少了那份令人心动的珍稀。
后世他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传承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店,如今已经传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手中,但新一代的经营者们似乎也无力挽回颓势。随着港城房租疯涨,二十年间竟然上涨了十多倍,许多老店主不堪重负,只能忍痛关门。曾经充满文物气息的街道,如今却被各式各样的酒吧、咖啡馆所占据,昔日的古玩气息被现代商业气息所取代。
想到上一世的自己,90年代那时候还是个对古董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别说来港城淘宝了,就连最基本的鉴定知识都不懂。如今重生归来,站在这片承载着无数文物故事的土地上,陈阳的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这条正在没落的古董街上,寻找那些被时代遗落的珍宝。
漫步在这条港岛古老的街道上,陈阳不禁感慨万千。蜿蜒曲折的街道如同一条盘踞的巨龙,从中环一路延伸到上环、西环,两旁林立的古董店铺,大大小小竟有上百家之多,每一家都仿佛是一个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
店铺里陈列的华夏古董令他目不转睛,那些精美的陶瓷上釉色莹润;各式玉器温润如脂,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石雕与牙雕的纹路细腻入微,依旧能看到匠人们当年刻刀游走的痕迹;古朴的铜器上浮着一层迷人的铜绿,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银器在灯光下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