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八大山人是一个人!(2 / 4)

加入书签

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擅长水墨写意,这是宋元以来兴起的一种画法。发展到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文人水墨画写意大师,八大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

    他的山水画,其运笔的圆润,则有着董、巨和黄公望的遗踪,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显然取自倪瓒。同时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而已。

    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齐白石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后世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赏和理解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整副画,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不必用读经悟禅时那种虚无缥缈的思索去猜度画的意境,而是随着画面展示出的景致,就如同读诗一样去品味画中的美感。它使你心驰神往,但不管怎么欣赏,也不会产生空灵逃世的感觉,而只希望深入到绘画展示的境界中去,寻求画图深处那更美的景致。

    比如这幅画中的陡立的悬崖峭壁,给人一种危险耸立的感觉,而峭壁下枯干的松树,就那么伫立在那里,甚至有一些生机盎然,而松树远处的茅草屋,又带给人无数遐想,这就像游人进入一处名胜后,总想往深处走,去探寻更幽雅的风光那种心态一样。

    这幅八大山人的松石草堂图,已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八大山人不再追求画面的写实,而只以自己奔放的思绪用大写意的手法展示山川的雄浑绚丽。

    鉴藏印:齐云山庄斋馆书画珍藏印、福观居士过眼

    宋青云看过之后,摘下手套,微微点点头,“八大笔下的山水画作绝非简单的风景写生,勾画之粗,运墨之啬,画幅中难识真山水,只见一片皴擦墨迹,正是假借山水来表现内心的期望与依恋:怪石朽木,曲径柴扉,奇峰烟岚,赏画者每每惊其异的同时,真正感悟到的是人心与自然灵犀相同的一片诗情画意,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确实是八大山人的手笔,没想到,居然是一幅真迹!”说完话,宋青云扭头看向陈阳,“说说!”

    朱耷明宁王朱权后裔,这幅画完全体现出了,随画者心志漂泊而漂泊、宁静而宁静、苍凉而苍凉、寂寞而寂寞、绮丽而绮丽。画中的陡峰、松树它们被想象和创造重新构筑,被灵感和性情再度演绎,成为画家心中的山水,同时在悬崖峭壁下一棵松树生机盎然,远处几处茅草屋的出现,都代表了朱耷心中那份对大明王朝的渴望。

    陈阳伸手指着画面,“在山石的皴擦上,他则师法元倪云林之渴笔,干笔涂抹,以求苍茫之韵。在树的画法上八大沿袭明董其昌的浓墨重点法,以求画面干湿平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