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元代改革的戗金技术(3 / 4)

加入书签

    “耿老,您考我!”陈阳指着瓷碗,笑着看向耿老,“这么明显您老能看不出来么!”

    说起这一点,就要说到另一道古老的技法,即沥粉工艺。

    沥粉工艺其又可称立粉,简单点解释,就是让线条立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五彩戗金碗,能给人一种立体感的主要原因。沥粉这种工艺多用于建筑、壁画或绘画之中,用以描绘服饰、仪仗、兵器等,可以取得立体和光亮的效果。沥粉的方法,在古代是用硝制过的猪膀胱套接一定口径的铜管,内装糊状胶铅粉,使用时压挤出粉线或粉点,在平面上形成隆起的立体效果。线的粗细可随所用铜管口径大小而变化。而后在隆起的表面上用金,计有泥金、贴金等等。

    其实我们看到立体感的位置,是这样的

    据此可知,通过此种方法,治瓷工匠可以将用作装饰的釉料如裱花一样,连续均匀的描绘在瓷器表面,最后的效果,就类似现在生日蛋糕上的奶油裱花一样。

    元 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细节,贴金脱落的位置和沥粉脱落地方

    “耿老,虽然这瓷碗上没有针刀刻纹饰槽线,但所有线条都用沥粉工艺表现了出来,最后在沥粉线条内适当的进行贴金,这不就相当于用沥粉工艺代替了用针刀刻纹饰槽线,最后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贴金技术,整体不就是戗金技术的改革么?”

    在后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对元代五彩戗金技术提出了质疑,他们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些因年久剥落的五彩戗金瓷釉彩之下,及磨损的金片之下,均呈现了完美的卵白釉表面,无论釉上及釉下均无任何人工开槽迹象,甚至有很多人去博物馆参观,还对展品脱釉部分拍摄了放大照片。

    明确指出的,瓷器釉面根本就没有针刀刻纹饰槽线,就算有些五彩戗金瓷器在脱釉的地方,看上去有刻线的感觉,但人家说了,因彩釉本身与器物表面同属玻璃质地,在烧结时紧密融合在一起,因此某些纹饰破损脱落处,带去了一部分器表釉层,在视觉上仿佛纹饰下有槽线,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粘连造成的,并不是特意刻画出来的。

    所以按照戗金技术来说,没有明显人工开槽迹象,并不能算作戗金技术,专家们就是在乱搞,瞎起名字!

    这么看,就是用沥粉工艺勾勒出线条,之后进行贴金,一个位置金片脱落,一片没有脱落,一对比就明白了

    当有人拿着这篇报道来找陈阳询问的时候,陈阳看完都笑了,这帮人好像是傻子,你猜猜人家元代工匠,为什么要利用沥粉工艺?

    那是单单因为看起来有立体感么,不就是用沥粉工艺代替了人工开槽么,几百年前的工匠,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个不用人工开槽的办法,结果几百年之后,被你们又给否决了,按照你们的意思,必须有人工开槽痕迹呗!那工艺还进步个屁呀!

    “陈老板,我有一个疑问,能询问一下么?”一位沈城的古董商,在旁边举手问道。

    “这位老板,您请问!”陈阳客气的点点头,表示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