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迷失的孤独(1 / 3)
我童年记忆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并非城市霓虹,而是乡下外婆家那片宁静的夜。
尤其是中秋节,那份团圆的热闹过后,残存的寂静总显得格外深邃。八岁那年的中秋,我便是在这样一片深邃里,经历了一场至今想起,脊背仍会窜起寒气的遭遇。
那年中秋,父亲出差,母亲便带着我回她远在深山坳里的娘家。外婆家的老屋是典型的南方夯土建筑,墙皮斑驳,爬满了青苔,屋后是一片密不透风的竹林,风一过,便响起一片呜咽。
白天的热闹是真实的,外婆做的糍粑香甜,舅舅们喝酒划拳的嗓门洪亮,我和表兄妹们追逐打闹,笑声能掀翻屋顶。
但夜晚,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
按照计划,我和母亲本该下午就启程回家,奈何母亲被外婆和多留了一阵,又吃了晚饭,出发时,天色已经擦黑。母亲看着天色,有些犹豫,外婆却说:“不怕,今个儿八月十五,月亮亮得跟白昼似的,照得路清清楚楚。走夜路凉快。”
母亲终究是拗不过归家的心,又或许是对故乡的夜路少了警惕,便拉着我上路了。外婆给我们装了一篮子自家做的月饼和花生,送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反复叮嘱:“顺着大路一直走,别拐进小路,月亮大,看着点路,回到镇上打个电话回来。”
月亮的确很大,圆得有些不真实,像一只巨大的、冰冷的银盘,悬在墨蓝色的天幕上。清辉洒下来,将田埂、土路和远处的山峦都镀上了一层惨白。
一开始,我并不害怕,甚至觉得这月下的田野有种别样的美。稻田里收割后的稻茬立着,在月光下拉出长长的、扭曲的影子,像无数蹲伏的人影。秋虫在草丛里唧唧地叫着,更衬出夜的寂静。
母亲紧紧攥着我的手,她的手心有些湿冷。她走得很快,几乎是在拖着我。我们沿着那条被行人车马踩踏得坚实的土路前行,路两边是高大的白杨树,叶子在夜风里哗啦啦地响,像是无数人在低声絮语。
“妈,你走慢点。”我气喘吁吁。
母亲没回头,声音压得很低:“别说话,快走,早点到家。”
我隐约觉得母亲有些紧张,但孩子的注意力很快被别的东西吸引了。我看见路左边的坟山了。那是村里的乱葬岗,年代久远,荒草丛生,一个个坟包在月光下静静地隆起,有些坟前的石碑歪歪斜斜,像疲惫的守夜人。
据说,那里埋着不少无主孤魂。平时白天小孩都不敢靠近,此刻在月光下,那片山坡更是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明明没有雾,但那片区域看上去总是影影绰绰的,仿佛罩着一层看不真切的薄纱。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一点异常。
在我们前方大约百米远的路中间,月光最亮的地方,似乎有一个低矮的东西。像是一块大石头,又像是一个蹲着的人。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母亲的手。
“妈,你看那是什么?”
母亲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脚步猛地一顿。我感觉到她的手瞬间变得冰凉,而且攥得更紧了。
“别看,绕过去。”母亲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们走下路面,准备从路边的草丛里绕过去。田埂很窄,长满了带刺的蒺藜和湿滑的青苔。我一边小心地看着脚下,一边忍不住用眼角余光去瞟那个路中间的东西。
离得近了些,借着明亮的月光,我看清楚了。那不是什么石头,而是一个……小小的土包。非常新,泥土还是湿软的深色,上面既没有草,也没有墓碑。
最诡异的是,土包的顶端,插着三根刚刚燃尽不久的线香,香灰还是白的,三颗红色的香头在月光下像三只窥伺的眼睛。
土包前面,还摆着一块巴掌大的、没有包装纸的月饼,月饼上清晰地印着“团圆”二字,在惨白的月光下,那两个字红得刺眼。
这显然是一个刚刚有人祭拜过的……新坟?可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