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都市怪谈:大理古宅夜话(1 / 3)
张宇推开沉重的木门时,夕阳正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在青砖黛瓦上。这座位于大理古城边缘的民宿,是他特意挑选的——远离喧嚣的酒吧街,却又保留着最原始的白族建筑风格。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他需要这样的环境来激发创作灵感。
\"您好,是张先生吧?\"一位穿着白族传统服饰的中年女子从内院迎出来,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我是这里的老板娘,姓杨。\"
张宇点点头,拖着行李箱跨过门槛。门轴发出\"吱呀\"一声长响,像是许久未曾开启。他注意到门槛上雕刻着繁复的花纹,已经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
\"这宅子有多少年历史了?\"张宇随口问道,手指抚过门框上斑驳的漆面。
杨老板娘的笑容僵了一瞬,很快又恢复如常:\"老房子了,具体年份我也说不清。您住东厢房,已经收拾好了。\"
院落呈标准的四合院布局,中央是一口石砌的水井,四周回廊环绕。张宇注意到西侧的厢房门窗紧闭,与其他敞亮的房间形成鲜明对比。天色渐暗,院落里的光线被高大的围墙阻隔,阴影从墙角蔓延开来。
东厢房比想象中宽敞,木质地板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房间保留了老宅原有的格局,只是添加了现代化的卫浴设施。张宇放下行李,推开雕花木窗,正对着庭院中央的水井。井台上青苔斑驳,井口黑洞洞的,像一只凝视天空的眼睛。
第一夜平安无事。张宇睡得很沉,连梦都没有做。清晨,他被窗外鸟鸣声唤醒,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拿起相机,决定在早餐前先拍些素材。
院子里静得出奇。张宇绕着水井转了一圈,发现井壁上刻着一些模糊的符号,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他举起相机,调整焦距,突然从取景框中看到井底水面反射出一张人脸——苍白的,模糊的,绝对不是他自己的倒影。
张宇猛地后退一步,差点摔倒。再看向井中,只有微微荡漾的水面映着蓝天。他揉了揉眼睛,归咎于清晨光线造成的错觉。
早餐时,杨老板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张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这院子...以前是做什么用的?\"
老板娘的手顿了顿,汤汁溅在桌面上。\"老宅子了,\"她擦拭着桌子,眼睛却不看张宇,\"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宅院,后来几经转手,我们买下来做民宿。\"
\"西厢房为什么锁着?\"张宇追问道。
\"那边还没装修好。\"老板娘的回答过于迅速,像是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她匆匆收拾碗筷离开了,背影显得有些仓皇。
接下来的两天,张宇专注于拍摄古城风光,每天早出晚归。但每当夜幕降临,回到民宿时,他总觉得院子里有什么东西在暗处注视着他。有几次,他分明听到回廊上有脚步声,但转身望去,只有月光下的空荡走廊。
第三天深夜,张宇被一阵奇怪的声响惊醒。那声音像是有人在轻轻刮擦木门,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叹息。他打开灯,声音立刻消失了。门外空无一人,只有夜风吹动庭院里的树叶沙沙作响。
回到床上,张宇辗转难眠。他打开相机,翻看白天拍摄的照片。当浏览到一张庭院全景时,他的手指僵住了——照片角落的西厢房窗前,隐约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身形瘦长,面部却是一片空白。
张宇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他放大照片,那个人影似乎正透过窗户\"看\"着镜头。更诡异的是,西厢房的窗户在他记忆中一直是紧闭的,而照片里却微微开启了一条缝。
第二天一早,张宇决定去古城里的茶馆打听这座宅院的历史。茶馆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白族老人,听完张宇的描述后,脸色变得凝重。
\"你说的那个院子啊,\"老人压低声音,\"解放前是个富商的宅子。那富商痴迷长生之术,从西藏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