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都市怪谈:血色水袖(2 / 3)
背窜上来。她继续查找,在一本戏曲评论集中找到了更详细的记载:
\"柳梦梅最拿手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一角。其死前最后一次登台,演至'游园惊梦'一折时突然泣不成声,掩面奔下戏台,三日后被发现悬梁于寓所。据传其死后,那件大红戏服不翼而飞...\"
崔雪梅合上书,心跳如鼓。她想起戏服内衬上的暗褐色污渍,那很可能是柳梦梅自缢时流下的血迹。她匆匆离开图书馆,决定去找昨天那个摊主问个清楚。
然而当她赶到旧货市场时,那个摊位空空如也,旁边的商贩说那个老头昨天下午就收摊走了,再没出现过。
夜幕再次降临,崔雪梅坐在客厅里,盯着放在茶几上的戏服。她考虑过把它扔掉,但作为民俗研究者,这件文物实在太过珍贵。她决定再观察一晚,如果还有异常就找专业人士处理。
午夜时分,崔雪梅正在书房整理资料,突然听到卧室传来一阵细微的戏曲唱腔。那声音时断时续,凄婉哀怨,唱的正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唱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声音飘忽不定,时而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时而又仿佛就在耳边低语。崔雪梅的手开始发抖,钢笔在纸上洇出一团墨迹。她鼓起勇气,轻手轻脚地向卧室走去。
门虚掩着,唱腔从里面清晰地传出。崔雪梅从门缝中窥视,看到了令她血液凝固的一幕——
戏服悬浮在空中,水袖舒展,如同有人穿着它翩翩起舞。衣领处依然诡异地隆起,虽然没有头颅,但崔雪梅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正透过虚空注视着她。戏服旋转着,金线牡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内衬上的暗渍随着舞动若隐若现。
最恐怖的是,地面上散落着几张泛黄的纸,正是昨天消失的那张纸条的碎片,现在却多了许多内容,密密麻麻写满了\"恨\"字。
崔雪梅后退时不小心碰到了门,吱呀一声响,卧室内的舞动戛然而止。戏服缓缓转向门口,虽然没有脸,但她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怨毒情绪从那空荡荡的领口喷涌而出。
她转身就跑,冲进书房锁上门,颤抖着拨通了民俗学教授林教授的电话。电话那头,林教授听完她的描述后沉默良久,最后说:\"那是典型的'执念附物',柳梦梅的怨气附着在她最珍爱的戏服上。你需要完成她的心愿,才能让她的灵魂安息。\"
\"可她有什么心愿?\"崔雪梅声音发抖。
\"找到那个负心人留下的什么东西,或者...完成她未尽的表演。\"林教授建议她去找城东青云观的老道士,据说他擅长处理这类事情。
第二天一早,崔雪梅就带着戏服去了青云观。老道士年过七旬,须发皆白,但双目炯炯有神。他只看了一眼戏服就摇头叹气:\"好重的怨气。\"
老道士告诉她,柳梦梅的执念太深,普通超度已经无用。唯一的办法是找一处戏台,在午夜时分穿上这件戏服,完整地表演一遍《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戏份,让柳梦梅的执念通过表演得到释放。
\"这太危险了!\"崔雪梅惊呼,\"万一她占据我的身体怎么办?\"
老道士递给她一道黄符:\"含在舌下,可保灵台清明。记住,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把戏唱完。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崔雪梅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一试。她联系了本地一家老戏园,谎称要做民俗研究,租用了戏台一晚。
午夜十一点五十分,空荡荡的戏园里只有崔雪梅一人。她穿着那件大红戏服站在后台,感到布料异常冰冷,仿佛有无数细小的冰针透过皮肤刺入骨髓。老道士的黄符压在舌下,散发着淡淡的草药味。
当时钟指向十二点,崔雪梅深吸一口气,走上戏台。没有伴奏,没有观众,只有惨白的月光透过天窗照在台上。她清了清嗓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