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母爱(1 / 3)

加入书签

凌晨三点五十分,何老太的生物钟准时将她唤醒。她睁开眼,出租屋里一片漆黑,只有窗外路灯透过窗帘缝隙投进一道昏黄的光线。六十八岁的她动作依然利索,掀开薄被,双脚准确地找到床边的布鞋。

\"四十年了,一天不落。\"她自言自语道,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何老太本名何秀兰,二十八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三岁的女儿。为了生计,她在城东菜市场门口支起一个小摊,卖起了包子。这一卖,就是四十年。

她轻车熟路地洗漱完毕,从冰箱里取出昨晚和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馅料。凌晨四点整,她推着那辆陪伴她二十多年的三轮车出门了。车轮碾过潮湿的水泥地,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夏末的凌晨已经有些凉意,何老太裹紧了身上的旧棉袄。

菜市场门口的位置是她的\"专属领地\",四十年来无人争抢。街坊邻居都知道,何秀兰的包子摊是凌晨五点准时开张,风雨无阻。

何老太支好摊子,点燃煤炉,将蒸笼一层层码好。水汽很快升腾起来,在昏黄的路灯下形成一团白雾。她熟练地包着包子,手指虽然布满皱纹和老茧,却依然灵活。肉馅、菜馅、豆沙馅,每一种她都包得又快又好。

\"老姐姐,今天还是老样子!\"第一个顾客是附近工地的保安老张,他值夜班,每天五点准时来买两个肉包一杯豆浆。

\"知道知道,你的肉包多放葱。\"何老太笑着递过早已准备好的早餐,\"夜里凉,趁热吃。\"

老张接过包子,热气在冷空气中形成白烟。\"老姐姐,您这包子摊开了多少年了?我十年前来这上班,您就在这儿了。\"

何老太一边给下一个顾客装包子,一边回答:\"四十年整啦,下个月就满四十一年。\"

\"真不容易啊!\"老张咬了口包子,\"我闺女都大学毕业了,您还在这儿。\"

何老太笑了笑,没说话。她的女儿小敏,今年四十三岁,远嫁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南方城市。想到女儿,何老太手上的动作顿了顿。

五点到七点是包子摊最忙的时候。建筑工人、晨练的老人、赶早班车的上班族,都是她的常客。何老太记性好,谁爱吃什么馅,要不要辣椒,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何姨,两个菜包,一个肉包。\"说话的是附近中学的李老师,她每天早上给上初中的儿子买早餐。

何老太麻利地装好包子,又额外塞了个豆沙包进去。\"给孩子多带一个,读书费脑子。\"

李老师感激地笑笑:\"您真是太好了。我儿子说全校就数您这的包子最好吃,比学校食堂强多了。\"

何老太摆摆手:\"孩子喜欢就好。\"

七点半过后,顾客渐渐少了。何老太开始收拾摊位,准备收摊。就在这时,她注意到蒸笼里的包子少了一个。

\"奇怪...\"她自言自语,明明记得还剩四个肉包,现在却只有三个。她四下看了看,周围没有人。

何老太摇摇头,心想可能是自己记错了。她继续收拾,却突然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八月的早晨,不应该这么冷。

她不经意间抬头,看见马路对面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路灯的光线昏暗,但那人的轮廓却让她心头一颤——那身形,那站姿,像极了她死去四十年的丈夫。

何老太的手开始发抖。那人影一动不动地站着,面容模糊不清,但何老太能感觉到他在看着她。四十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丈夫临终前瘦削的脸,冰凉的手,和那句\"照顾好小敏\"的嘱托。

\"老...老李?\"她下意识地轻唤出声,声音细如蚊呐。

人影没有回应,依然静静地站在那里。何老太感到一阵眩晕,她揉了揉眼睛,再看时,人影已经不见了。

\"何姨,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