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相框背后的褪色血字》(9 / 12)
里的一模一样,旁边画着小小的梅花。
他抬头看向苏晚的相框,阳光正好落在照片上,仿佛有温暖的目光在回应。王磊举着摄像机拍下这一幕,镜头里的相框泛着淡淡的金光,“这才是最珍贵的影像资料。”
纪念馆渐渐有了名气,很多人来这里寻找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林墨遇到个年轻人,拿着个旧怀表来求助,说怀表总在午夜十二点响起,里面夹着半张泛黄的船票。
林墨帮他查阅资料,发现怀表主人是1949年去台湾的商人,船票是留给妻子的,却因战乱没能再见。他通过两岸寻亲机构联系到商人的后人,当两岸的亲人通过视频看到彼此,怀表再也没有在午夜响起过。
“你看,”林墨对王磊说,“每个灵异现象都是未完成的故事,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就能找到温暖的答案。”
王磊把这些故事拍成纪录片,取名《老物件里的温柔》,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老物件,发现那些看似诡异的痕迹,其实都藏着动人的情感。
苏晚的相框旁,渐渐多了很多参观者送来的鲜花。林墨每天都会擦拭相框,指尖触到背面的梅花印记时,总能感受到淡淡的暖意。他知道,这是苏晚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温暖着这个世界。
第十章:永恒的守护
又是一年初秋,和林墨第一次回到老宅那天一样,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纪念馆闭馆后,他独自坐在苏晚的相框前,翻看新收到的读者来信。
有个小女孩在信里画了幅画:一个穿白衣的阿姨抱着宝宝,站在开满梅花的树下,旁边写着:“老师说,善良的人会变成星星守护我们。”林墨把画贴在心愿墙上,正好在苏晚的便签旁边。
突然,客厅的风铃响了起来,明明窗户都关着。林墨抬头,看到相框里的苏晚影像变得清晰,她的身后站着外婆,两人都笑着朝他挥手。他揉了揉眼睛,影像又恢复了原样,但空气中多了淡淡的梅花香。
“外婆,苏晚阿姨,我好想你们。”林墨轻声说,眼眶湿润了。
这时,手机响了,是王磊打来的。“你快看本地新闻!张老先生把他家祖传的绣品工坊捐出来了,要和你的纪念馆合办‘苏晚绣坊’,专门教年轻人学传统刺绣呢!”
林墨打开新闻,屏幕上张老先生正指着一幅梅花绣品介绍:“这是苏晚小姐当年未完成的作品,我们要让她的技艺传承下去。”绣品上的梅花栩栩如生,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刚绣好的一样。
挂了电话,林墨走到窗前,雨不知何时停了。天边挂着一道淡淡的彩虹,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老宅的青瓦上,泛着温暖的光泽。他仿佛看到外婆和苏晚站在彩虹下,苏晚手里拿着绣花针,正在给外婆绣手帕,两人的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
当晚,林墨做了个梦。梦里他回到了1947年的老宅,年轻的苏晚正坐在窗前绣花,外婆在旁边给她剥橘子。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苏晚的孕肚上,她轻轻抚摸着肚子,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我们的故事,会有人记得吗?”苏晚问。
外婆握住她的手:“会的,一定会有人记得,爱永远不会被遗忘。”
林墨想走上前,却发现自己在慢慢变淡。他着急地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苏晚和外婆朝他笑着挥手,身影渐渐融入阳光中,只留下一句清晰的话语:“好好生活,我们永远守护你。”
醒来时,林墨的眼角挂着泪水,但心里却充满了温暖。他走到书桌前,看到两个相框背面的梅花印记正在发光,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朵完整的梅花。
第二天,林墨去参加“苏晚绣坊”的揭牌仪式。张老先生握着他的手说:“我祖父临终前说,欠苏晚小姐的,要用一辈子来还。现在我们把她的技艺传下去,也算了却他的心愿。”
绣坊里挂着很多苏晚的绣品复制品,其中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