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相框背后的褪色血字》(8 / 12)

加入书签

那些跨越时空的牵挂与守护,会像这晨光一样,永远温暖着他的人生。

第八章:时光回响

秋末的周末,林墨带着两个相框回到老宅。他把苏晚的照片放进新找到的相框,挂在客厅的墙上,正好对着外婆常坐的沙发。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照片上,苏晚的笑容仿佛有了生命。

收拾阁楼时,林墨在樟木箱底层发现个铁盒子,里面装着泛黄的书信。信封上的字迹和苏晚日记里的一模一样,是她写给未出生孩子的信。

“吾儿,若你能平安降生,要记得妈妈永远爱你……”信里记录着她对孩子的期盼,还有对张先生的原谅,“他并非恶人,只是身不由己,愿你此生平安喜乐,莫要记恨。”

林墨看着信,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苏晚的“愿”字,不仅是希望孩子平安,更是希望所有爱她的人都能放下仇恨。他忽然想起那个姓张的老者,也许该把这些信交给张家后人,让这段跨越三代的恩怨彻底了结。

找到张老先生时,他正在整理祖父的遗物。看到苏晚的信,老人老泪纵横:“爷爷临终前总说对不起苏晚小姐,没想到她早就原谅了他。”他从抽屉里拿出个银锁,“这是爷爷当年给未出生孩子准备的,一直没能送出去。”

银锁上刻着“平安”二字,边角被摩挲得发亮。林墨把银锁带回老宅,挂在苏晚的相框旁。当天夜里,老宅里传来轻柔的摇篮曲,像是苏晚在轻声哼唱,温柔的歌声在每个房间流转。

王磊带着摄像机来记录这神奇的景象,镜头里却只能拍到温暖的光晕。“看来灵体的温柔,只有心怀善意的人才能感知。”他关掉摄像机,“这个故事不该拍成恐怖片,该拍成温情片。”

林墨把苏晚的故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杂志上,意外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有人说自家老宅也有奇怪的物件,却在了解背后的故事后,感受到了温暖的守护;有人说从此不再害怕灵异现象,因为知道那可能是未散的牵挂。

冬至那天,林墨和王磊在老宅煮饺子。窗外飘着雪花,屋里暖意融融。林墨看着墙上的相框,忽然发现苏晚的照片旁多了个模糊的小身影,像是个穿着肚兜的婴儿在笑着挥手。

“你看!”林墨指着照片,声音颤抖。

王磊看过去时,小身影已经消失了,只留下照片上淡淡的梅花印记。两人相视一笑,心里都明白,苏晚终于和她的孩子团聚了。

饺子煮好后,林墨盛了两碗放在桌上:“外婆,苏晚阿姨,尝尝我们包的饺子。”热气腾腾的白雾中,仿佛有温柔的手轻轻碰了碰他的脸颊。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老宅里却温暖如春。相框里的苏晚笑得更加温柔,仿佛在说:爱能跨越生死,温暖终将永存。

第九章:传承的温度

开春后,林墨把老宅改造成了民俗纪念馆,专门展示老上海的生活物件。苏晚的相框和书信成了馆里的特殊展品,旁边放着林墨写的故事说明:“每个老物件都承载着时光的记忆,那些看似诡异的痕迹,或许是最温柔的牵挂。”

纪念馆开馆那天,来了很多老街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着苏晚的绣品,抹着眼泪说:“我小时候见过苏晚姑娘,她绣的梅花活灵活现,人也好,总给我们小孩糖吃。”

她告诉林墨,当年大火后,有人看到个穿白衣的女子抱着婴儿在老宅附近徘徊,却没人敢靠近。直到外婆搬回老宅,那身影才渐渐消失。“你外婆总在夜里给空摇篮唱歌,我们都知道她在等姐姐回家。”

林墨这才明白,外婆守着老宅一辈子,不仅是为了守护姐姐的灵体,更是在守护一段不该被遗忘的温情。他在纪念馆里设了个“心愿墙”,让参观者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墙上很快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

有天闭馆后,林墨发现心愿墙上多了张没有署名的便签,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谢谢你们记得我。”字迹和苏晚日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