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故宫夜话》(3 / 15)
发现了一本黑色封皮的日记。木箱上贴着褪色的标签,写着“永和宫旧物,庚子年收”。日记的纸张已经脆化,边缘卷曲发黑,封皮是用厚牛皮纸做的,上面用红绳系着一个小小的玉扣。字迹是用毛笔写的,娟秀而有力,墨色深沉,显然用的是上好的徽墨。第一页的日期是“庚子年七月十六”,署名是“婉容”。
林墨好奇地翻开日记,里面记录的竟然是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故宫里宫女的生活。日记里写道:“今日洋人入城,宫中大乱。总管太监命我们收拾细软,准备出逃。我舍不得这住了十年的永和宫,檐下的那株海棠是我亲手栽的,如今已亭亭如盖,实在不忍离去,便偷偷藏在了东暖阁的柜子里……”
看到“永和宫”三个字,林墨的心猛地一跳。她继续往下翻,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洋兵在宫中抢掠的场景:“寅时,闻枪声渐近,宫人们四散奔逃。俄兵入永和宫,翻箱倒柜,将娘娘的金簪玉镯尽数掠去,连墙上的字画也不放过,撕碎的绢本散落一地,如残蝶纷飞……”字里行间充满了恐惧,墨迹都带着颤抖。
最后一页的日期是“庚子年七月廿三”,内容只有一句话:“他们来了,西北角楼,救命……”字迹潦草,笔画扭曲,像是在极度恐慌中写就的,最后一个字的墨点晕开,像一滴凝固的血。
“婉容……”林墨喃喃自语,这个名字让她想起了昨晚衣柜镜子里的那个青衫女子。她把日记小心翼翼地放进文件袋,决定晚上再仔细研究。
傍晚时分,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比昨晚的雨更密,打在窗上噼啪作响。老张叮嘱林墨早点休息,“夜里风大,关好门窗,别着凉。”他说这话时,眼神有些复杂,欲言又止。林墨点点头,心里却惦记着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和祖父怀表上的字,两个“西北角楼”像烙印一样刻在她脑海里。
回到宿舍,林墨把日记和怀表放在书桌上仔细对比。怀表上的刻字是祖父的笔迹,硬朗遒劲,而日记里的字迹娟秀纤细,显然出自女子之手,但“西北角楼”这四个字的笔画走势却惊人地相似,尤其是“楼”字的最后一笔,都带着一个奇特的弯钩。
“难道祖父的失踪和这个婉容有关?”林墨猜测着,指尖划过日记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写下这些字时的颤抖。
夜里十一点,林墨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窗外的雨声渐歇,月光从云缝中漏出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做了一个决定:今晚去西北角楼看看,或许能找到祖父失踪的线索,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换上一身深色衣服,林墨悄悄打开房门。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廊檐下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将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她按照手机地图的指引,朝着西北角楼的方向走去。故宫的夜晚格外寂静,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声音被放大了无数倍,显得格外清晰。
路过御花园时,林墨看到假山上似乎有个人影一闪而过,那影子穿着明黄色的袍子,身形佝偻。她吓得屏住呼吸,躲在一棵古柏后面,心脏狂跳不止。古柏的树皮粗糙冰冷,带着潮湿的露水。过了许久,再也没有动静,她才敢探出头,假山上空空荡荡,只有几块奇石在月光下沉默矗立。
西北角楼是故宫最偏僻的角落,也是保存最完整的角楼之一。远远望去,角楼的飞檐在月光下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蝙蝠,共有三层檐,七十二条脊,结构精巧绝伦。林墨走到角楼脚下,发现楼门竟然虚掩着,门闩掉在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显然很久没人动过。
她轻轻推开门,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夹杂着腐朽的木头和尘土的气息,呛得她忍不住咳嗽了几声。角楼里漆黑一片,只有月光从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像散落的碎银。林墨打开手机手电筒,光柱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墙上挂着的蛛网,蛛网上粘着枯叶和飞虫的尸体。
“有人吗?”林墨轻声喊道,声音在空旷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