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青雀衔灯》(3 / 11)

加入书签

/p>

金光散去,灯笼恢复漆黑。林羽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把灯笼从桌上带了出来。他看着手中的灯笼,突然意识到这东西不简单——它刚才救了自己。

就在这时,祠堂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音像玉石相击般悦耳。林羽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青色的小鸟落在祠堂门口的横梁上,鸟喙里衔着一小截红绸,羽毛在烛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小鸟歪着头看了他一眼,突然展开翅膀,朝着村子西头飞去。

林羽犹豫了一下,握紧手中的灯笼,跟了出去。他不知道这只青雀要带他去哪里,但直觉告诉他,这或许是解开雀灯村秘密的关键。

第二章:青雀引路

青雀飞得不快,总在前方几十米处盘旋,等林羽跟上了再继续往前。头灯光柱追着那抹青色的影子,穿过一条条荒草丛生的巷道,绕过一座座坍塌的房屋。林羽注意到,沿途的墙壁上都刻着模糊的符号,和灯笼上的符文有些相似,只是被岁月侵蚀得快要看不清了。

走到村子西头,一座破败的戏台出现在眼前。戏台用青石砌成,台基上爬满青苔,台面的木板早已朽烂,踩上去发出“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会塌掉。青雀落在戏台中央的横梁上,对着林羽鸣叫了两声,然后扑腾着翅膀钻进了戏台后台。

林羽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走上戏台。后台比前面更破败,角落里堆着些朽烂的戏服,布料早已风化,一碰就碎成粉末。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剧照,照片上的人穿着戏服,妆容浓艳,只是面部模糊不清,像是被水浸泡过。

青雀落在一个掉漆的木箱上,对着箱子鸣叫。林羽走过去,发现箱子上了锁,锁是黄铜做的,上面刻着和灯笼相同的符文。他试着用手掰了掰,锁纹丝不动。就在这时,手中的灯笼突然微微发烫,灯笼面的符文亮起红光,照在铜锁上。

“咔哒”一声,铜锁竟然自己弹开了。林羽惊讶地看着灯笼,又看了看青雀,这才打开木箱。箱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本线装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已经有些褪色,上面用金线绣着四个字:《雀灯村志》。

林羽拿起村志,书页已经泛黄发脆,边缘卷曲发黑。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字迹是用毛笔写的,墨色暗沉,笔锋遒劲有力。开头记载着雀灯村的来历:明朝永乐年间,一户姓苏的人家为躲避战乱迁居至此,因村子后山有座青雀寺,又因村口老槐树上常年挂着一盏祈福的灯笼,故得名“雀灯村”。

他往后翻,大多是些日常记录:某年某月谁家娶媳妇,某年某月谁家添丁,某年某月收成如何。直到翻到清光绪年间的记录,字迹突然变得潦草急促,墨点溅得到处都是,像是书写者当时极为慌乱。

“光绪二十三年,秋,大水。村西河道决堤,洪水淹没半村,死者数十。夜间见水中有青影,形如灯笼,随波漂流,遇之者三日必亡……”

“光绪二十三年,冬,疫起。染病者身生青斑,咳血不止,死后尸身发绿。村中道士言是水祟作祟,需以童男童女献祭,族长不从,道士愤而离去……”

“光绪二十四年,春,灯现。族长寻得异士,制青雀衔灯,悬于祠堂,水祟暂退。异士言此灯需以血脉供养,苏氏后人需世代守护,灯在村在,灯灭村亡……”

林羽的心猛地一跳,原来那盏灯笼叫“青雀衔灯”,还是用血脉供养的邪物?他继续往后翻,后面的记录越来越混乱,字迹歪歪扭扭,很多地方被墨迹污染,根本看不清内容。最后一页只有一句话,用鲜红的字迹写着:“灯灭了,它们回来了……”字迹潦草,像是用手指蘸着血写的。

就在他合上村志的瞬间,戏台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头顶的横梁发出“嘎吱”的声响,落下无数灰尘。林羽抬头一看,只见戏台两侧的立柱上,不知何时爬满了黑色的藤蔓,藤蔓上长着圆形的叶片,叶片边缘布满尖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