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李清照(写了个开头)(1 / 4)

加入书签

她之一生,在陈楠的构思中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少女时期的欢快、惬意。

婚后的甜蜜幸福,以及国破山河碎时的颠沛流离。

到最后晚年之中不幸和忧愁

不过在陈楠的笔下,第一个镜头给到不是她的少女时期,而是晚年最后的一抹余晖。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拄着一根拐杖,颤颤巍巍的走上了高达数丈的八咏楼。

楼台上,满头半白的老妇人,在落日的余晖之下眺望着曾经故国山河的方向。

眼眸深邃而静谧,有着穿透层层岁月的平静与力量。

故事从这双复杂的眸子中回忆开始

少女时期的第一個镜头在一处满是荷花的湖中。

一群少女轻摇着乌篷船缓入湖心,欢快地笑声清脆的像风中摇曳的铃铛。

少女们脸颊绯红、相互嬉闹、各自邀杯,自在快活。

不知何时,停靠在湖中央的船儿,被一阵微风吹入藕花深处。

一名少女拈着酒杯,掀开乌篷帘子,轻曼曼的探出身子,满湖盛开的莲花,红粉粉地映入她那温柔而迷离的眼睛,看着似乎更加有些醉了,她轻叹道

“真是美极”

这声赞叹传到了乌篷中其他少女的耳中,有人探出了身子,有人伸出了脑袋

紧接着,同行的另外两艘乌篷船中的少女听到声音后陆陆续续也跟着发现这美丽的景象。

欢笑声、惊叹声,在这一片藕花丛中响起

不知是谁,突然提出一个有趣的意见“我们比比,看看谁的船先划出这里”

果然,这个提议让其他少女纷纷响应“好呀好呀”

“想必是我们这里,咯咯咯”

“好个自信,比比看才知”

夕阳的晚霞打照在橙黄色的湖面,忽然,一群水鸟从藕花之中仓皇的逃了出来。

原本平静的湖面荡起了阵阵的涟漪,波光粼粼。

当第一艘乌篷船从藕花丛出来时,阵阵地欢呼声再次响起。

只见这时,一名头戴青雀头簪,身穿素色襦裙的少女站在船头,手扶乌篷船舷的她闭上眼眸,任由微风拂过面颊

镜头的画面,停在了这一瞬间

书房里,回来后的少女,站在书桌前回忆着半晚时分的场景。

倏地,白皙修长的手指握住笔端,轻轻俯身的她,在宣纸上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酒店房间里,陈楠写完这一小段开场就截然而止,不是不会写,是接下来的剧情得要查阅很多资料文献。

这里面有很多关于那个时期的历史和重要人物。

总不可能真的只是写一部爱情片吧。

他的目的是要将那个两宋交替的时代融入到这位伟大的女词人的一生。

爱情,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想要完美的融入进去,就需要很多文献资料。

然后借助人物来表述这个时代的背景。

比如,李清照婚后和丈夫赵明诚幸福的时光,就是北宋最后的余晖。

一场危机即将降临,身处在东京汴梁城的人,依旧过着盛世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李清照和赵明诚相处之中走过的一切,看到的一切,都将会是这座城最后,也是最美的画面。

接着,战争开始,国破山河碎,这对昔日幸福的恋人,也会跟随着时代的巨变,发生各种转变。

在陈楠的预想中,李清照在逃亡过程中的视觉,就是底层老百姓痛苦的描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