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诸葛第一计(2 / 4)

加入书签

南为豫章柴桑县。”黄祖指引着,替诸葛亮介绍地理。

黄祖另一侧是一位高大身影,一袭银甲,头裹白巾,手杵一柄长戟,上方白缨随风跃动。

“黄公,再行半個时辰,便入彭蠡泽了,徐盛水军,便驻于南岸,周瑜水军则驻于下游皖口北岸。”

甘宁说着又指向南岸,“另外,太史慈业已归还豫章,驻于历陵海昏二县,北可驰援柴桑,南可驰援南昌。”

经过数月准备,无论黄祖刘表,还是孙策周瑜,对双方兵力的主要动向,皆是摸得比较清楚的。

孙策遇袭之事发生后,黄祖派人多番探究,一直没有消息,更没有想象中的死讯传出。

黄祖知道江东的水,比想象中的要深,后经诸葛亮多番分析,黄祖愈发觉得不对劲起来。

孙策可能不仅没死,还活得好好的。

诸葛亮是通过太史慈与周瑜的调防之中,得出的结论,黄祖很认可。

想象中的江东乱局并未发生,隔岸观火的期望落空。

另一边,江东期望的江夏暴走,冒然进攻的状况,也没有发生。

可以说是双方预期双双落空。

不过,抛开阴谋诡计不谈,黄祖对此战还是信心十足的。

这信心来自于黄氏水军的战船不断改进,还来自于天时地利。

此时冬季,江水流小而平稳,十分利于自上游往下攻击。

而且从鄂县到柴桑的江段,恰好是西北至东南走向,可谓顺风又顺水。

无论战船行进,还是箭矢激发,乃至火势蔓延,皆是占尽优势的一方。

江夏水军来势汹汹,江东诸将也知道优势在黄祖一方,与之硬碰并非明智之举。

而且黄氏如此阵仗,江东也是始料未及的,先前做了准备,一直盼着黄祖速攻,但一等就是数月,什么都没等到。

等渐渐松懈了,忽地发现江夏水军竟倾巢而出,不管是前线的朱治徐盛,还是远在吴郡的孙吴两家人,都有些始料未及。

江面上,仅有寥寥数艘小舸,一路刺探敌情,不停的将江夏水军的位置报到柴桑。

而柴桑县内,伴随雪花般飞来的信报,江夏水军节节逼近,县长徐盛与朱治等人一个个愁容满面。

毫无疑问,此战会是一场大战,吴郡那边的态度,很重要。

朱治虽然知道一些内情,但是不多。

“朱兄,主公杳无音信,其弟亦无发声,即便是吴夫人与吴将军之信,也迟迟未到,这仗,我等该如何打”

徐盛清楚,被动应对,只会愈加被动。

朱治握拳撑着,眉头微皱,只回了一个字。

“等”

身后董袭道“将军,江夏水军节节逼近,要不先通知太史将军来援”

朱治又回“黄祖势大,却是水军,此战真正棘手之处,乃在宜春,如今尚未开战,焉能分子义的心。”

“黄祖倾巢而出,在江面之上定难转圜,不如以小舟阻击,拖延时间。”

说话者是立于董袭身侧的少年,裹着红色幅帻,白皙的面庞下又是胡须拉渣的,不过最惹人注意的是他那双眸光发亮的眼睛,好似燃着火一般。

此人正是凌操之子,凌统,父亲死后,他便接手了父亲旧部。

“公绩,吾知汝勇气甚佳,但江夏此番来势,不似过往,正因黄祖难以转圜,我方才无可趁之机。”朱治道。

朱治认可凌统,认为其勇丝毫不逊其父,但说到水战,凌统毕竟年轻。

“为何”凌统问。

朱治想到一个成语,反问“螳臂当车,螳有勇乎”

凌统无言以对,只是意外朱治会如此比喻。

“陆战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