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棉花阁老,万岁尚书(3 / 4)
富于权术,善于看风使舵和自我伪装,虽经常被科道官所弹劾,但却一直不失官位。
在被弹劾之后依旧我行我素,遭到多次弹劾之后依旧稳居内阁,屹立不到,甚至继续升迁,倒是弹劾他的人被贬官。
时人因此称他为“刘棉花”,表示他耐受弹劾甚至越弹越升,好像棉花耐弹甚至越弹越发一样。
怀恩瞪大了眼望着大笑的朱佑樘,惊讶道:“万岁爷,您……知道?”
在笑了好一会后,朱佑樘终于止住了,收拾了下心情,面色一正。
“刘吉的为人,朕自然清楚。他平生处事,精密详审,尤善记忆,能历道往事,为文章平实不浮,凡考乡试一、会试二,廷试读卷三,能甄别人才。”
“或朝廷大礼,辄持节而使。数有建白,且遇事能断,当改元之岁,所以有裨于新政者尤多。”
“而他的毛病,怀恩你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朕就不再说了。”
怀恩心头震动,甚至惊骇,他没想到万岁爷对刘吉的了解如此之深。
“所以朕用他是用其才,至于其品行德风,自有朝中御史纠察。其实朕当时更倾向于【东刘先生】刘诩作为内阁首辅,可其年岁实在过高,朕不忍劳之。”
怀恩说道:“先帝曾言【东刘先生】刘诩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
“是,!朕听闻刘诩先生已于去年逝世了,朕还派人赐了祭联。”朱佑樘叹息道,“当年的【纸糊三阁老】和【泥塑六尚书】,致仕的致仕,离世的离世。”
【纸糊三阁老】是指大明宪宗时期内阁的三位大臣:万安、刘珝、刘吉的谚称。
成化年间,明宪宗昏庸,而三位阁臣不能有所匡正,以至于被人们戏称为纸糊三阁老。
其中以“万岁阁老”万安最负盛名。
万安一生庸庸碌碌,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顺承上意,拍马溜须。
据记载,成化七年(1471),天有异象,朝臣们认为这是因为皇帝久不上朝上天给的警示。于是宪宗皇帝召见朝臣问政,其中就包括了万安。
可万安尸位素餐,对自己管辖范围的政务毫不了解。
而在问及他时,他毫无注意,一句有用的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道叩头山呼万岁,于是被大众戏笑称其为“万岁阁老”。
【泥塑六尚书】是说宪宗皇帝朱见深经常不理朝政,至于,故此被称为泥塑六尚书”。
泥塑六尚书分别是吏部尹旻、户部殷谦、礼部周洪谟、兵部张鹏、刑部张蓥以及工部刘昭。
其实朱佑樘知道,这些阁老尚书里有些是有名臣之姿的,可惜生不逢时。
先帝宪宗皇帝宠爱万贵妃,亲近内侍,造成外戚宦官当权,特务机构横行。西厂总督汪直更是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敢于谏言的人动辄被罢免官职,甚至丢了性命。
所以上疏谏言的风险很大,而功劳又少,于是做实事,针砭时弊的官员就越来越少,官员们仅有的精力要么用在党争,要么想法设法明哲保身。
渐渐地,朝中重臣变得无人敢做实事了,这与他们的个人品行固然有关,但不作为的风气也与当时官员的晋升有关。
当时晋升官员看重资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得到了进士出身的人大多到翰林院起草诏书,熬资历,以求跻身内阁。
而翰林院并无实权,也没有什么功绩可立,所以只要无过,时间长了自然能升官。
这种风气便一直延续到了其他行政部门,渐渐形成了尸位素餐的现象。
所以自己执政后,在人事安排上来了一次大换血。
对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弟弟万喜等人,毫不手软地做了处理,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将梁芳下狱,将李孜省流放,同时,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
在用人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