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李林甫的三项改革(2 / 3)

加入书签

情况是:‘百官奔走其门,天下事皆决于林甫。’”

李世民听到此处,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这个孽障!是不是有病!大唐为何要设立群相制?不就是为了防止一人独大,堵塞帝王耳目吗?不就是为了让多名宰相互相制衡吗!他竟然敢让李林甫一人执掌大权!

李今越见状,连忙安抚道:“二凤陛下不必太过着急,时间还没到呢。”

她将李世民扶到位置上坐下,才继续说道:“正如我们此前所说,李林甫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不是那种只会阿谀奉承的传统奸佞,他确实有本事。”

李世民坐了下来,他当然相信李今越的话。可他此刻也十分清醒,再有本事的奸佞,终究也只是个小人。他们会为了权柄去努力,他们知道权力的来源是皇帝,会死忠于皇帝,但他们绝不会在乎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们一切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

但,李世民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听了下去。

李今越缓缓地介绍道:“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终于掌握话语权的李林甫开始放开手脚,针对唐朝此前存在的种种弊病展开了三项改革。”

“首先,他修订并颁布了新一轮的均田令。”

“均田制自高宗时起便已逐渐崩坏,但时代的发展并非像翻书那般篇章分明。在李隆基上位初期,整个社会还未诞生出能完全取代均田制的新制度,所以,他依旧寄希望于维护旧制。”

“与均田令同时推行的,是李林甫的财政改革。他提升了户税、地税在朝廷总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来稳定税源,缓解朝廷日益沉重的财政压力。”

李今越顿了顿,继续道:“其二,是从开元二十二年到开元二十五年,由李林甫主持(张说,张九龄等编撰。),对唐朝的律、令、格、式等律法文件,进行了全新的修订。最终修订成法律条文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唐六典》。”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撰写了方便官员们参考的《理道要诀》四十卷,由尚书都省抄写五十份,发往各地,作为行政指南。”

听到这里,李世民紧绷的面容,竟是微微松动了一瞬。

《唐六典》?行政指南?这些举措,无疑是巩固国家法制,提升行政效率的大好事。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单论这第二项改革,这个李林甫,确实有宰相之才,是个能吏。

可李世民心中的疑云,却并未因此散去,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第一项改革中的致命问题。

李世民的眉头再度紧锁,他沉声问道:“今越,这新一轮的均田令,可有彻查天下隐田?”

“若是没有将此前被豪强、勋贵们吞并的土地重新清查、吐出,那再颁布一轮均田令,又有何用?”

“还有,你此前曾言,开元后期,百姓的负担已然极重,此刻再加户税、地税,那百姓们,该如何生活?流民,岂不是会更多?!”

听到李世民如此一针见血的问题,李今越不由感叹,不愧是二凤陛下,这政治敏感度可真高啊。

于是李今越说道:“二凤陛下,您先别急,我们先说说他的第三项举措。”

“那便是,继张说将中央禁军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后,林甫则更进一步,正式将屯驻边疆的所有部队,全面替换为以募兵而来的长征健儿。”

“至此,募兵制彻底取代府兵制。而为了配合这项国策,内地各州县,则是‘包起甲胄,兵刃,以示不用’。”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脑子“嗡”地一声,眼前瞬间发黑。

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他猛的站起身,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地上那个还在瑟缩的身影,厉声问道:“你!你究竟在干什么?!你怎么会如此短视!”

“府兵制崩坏,改行募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