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河西(11)河西,北庭,安西:二(2 / 3)
际掌控北庭事务的曹令忠。在此后漫长的十年间,安西的将士们,便是在这般四面楚歌的绝境里,一边苦苦抵抗着吐蕃的进攻,一边日夜期盼着大唐的王师西来。”
“期间,唐代宗为鼓舞守土将士,派遣使臣绕道回纥,给安西将士们带去了一封《喻安西北庭诸将制》。又三年后,赐北庭曹令忠国姓,赐名李元忠。至于诏书的详细内容,我就不念了。”
李今越顿了顿,声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
“简单来说,这封诏书,开篇便肯定了安西将士们的功劳,但……最令人悲哀,也最不知该如何评判的,是诏书的后半段。它告诉安西所有的将士们,郭子仪等将领,正率领百万雄师,厉兵秣马,准备西征,一举荡平吐蕃。待到凯旋之日,朝廷会为所有守土将士加官进爵,倾尽府库之资,以酬西北之忠勇。”
话音落下,天幕内外,一片死寂。
因为,在看过今日的光幕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谎言。
一个用希望织就的谎言。
他们可以想象,当那些孤军坚守了十余年的将士们,听到这份诏书时,那军阵之中,该会爆发出何等惊天动地的欢呼。他们会激动,会落泪,会重燃斗志,相信大唐从未忘记他们。
可大唐,最终没能兑现这个承诺。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情都复杂到了极点,悲伤、愤怒、惋惜、无奈……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堵在喉间,无法言说。
李世民更是死死抿着嘴唇,他想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最终,万般情绪,只化作了无言的悲哀。
他的目光,呆呆地落在屏幕之上。
他默默地看着屏幕,看着小女侠的身影,停在了一座古旧的城门前,他看着屏幕中闪过的三个白字。
【白头城】
李世民的心中涌上了无尽的悲凉,他没有再上前一步。
因为他知道,他能猜到,走进这座城里后,他将会看到何等令人心碎的景象。
就在此时,李今越的话语,又在他的心上补上了一箭。
“可以想象,在那封诏书之后,安西、北庭、河西三地的军民,会如何翘首东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苦等待着大唐王师,大唐天兵的到来。”
“然而……”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李今越此刻没有去看李世民的表情,只是继续说道:“后来,公元776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吐蕃攻陷瓜州,随即挥师西进,攻打沙州。只是或许他们也未曾料到,这沙州一围,竟是十年之久。”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有所缓和,安西的使者才得以再次借道回纥,抵达长安。当唐德宗得知,安西、北庭仍有大唐军民在浴血坚守时,内心大为感动,立刻下诏,加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宁塞郡王;加封四镇节度留后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武威郡王。二郡所有将士,官升七级。而这,也是关于郭昕事迹,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了。”
“而同一年,吐蕃也发现了唐庭再一次通过回纥的道路稳固住了安西的人心,这对他们攻打安西的计划十分不利。于是,建中二年,吐蕃一边持续进攻沙州,同时向西,攻打陷北庭的门户——伊州。伊洲刺史袁光庭,自天宝末年,就率兵坚守伊州十余年,如今箭矢耗尽,粮草枯竭,城池已破。于是,袁光庭在城破之际,亲手杀死妻儿,随后自焚而死。”
听到此处,天幕下的人们不由得心头冰凉,弹幕中满是悲叹。
[袁刺史……何其壮烈!何其悲哉!]
[这是该是何等的绝望,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啊!]
[守了十几年,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他至死,都未曾想过投降啊!]
[伊州都已箭尽粮绝,安西其他各镇的情况,又能好到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