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大唐(2 / 3)

加入书签

们的眼中,边疆的景色是‘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是‘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亦是‘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的景象(虞世南-《出塞》)。”

天幕下,无数大唐将士闻言,无不骄傲地勾起了嘴角,他们纷纷在光幕中呼喊起来。

[大唐威武!]*

[大唐威武!]*N

那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看得其他朝代羡慕不已。这短短几句诗,便描绘出了大唐的豪迈,疆域之广阔,更透露出那昌盛到极致的文化底蕴。而李今越对此能张口就来,更是证明了后世对大唐诗词的喜爱与熟稔。

而此刻,赵匡胤的脸上写满了羡慕。他羡慕李世民能得到后世如此高的评价。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今越接下来的话,简直是在往他心口上扎刀子。

只听见厨房里,李今越一边从微波炉里取出蒸好的鸡蛋羹,一边状似无意地叹了口气,说道:“总的来说,大唐的边疆景色,跟未来的某个朝代的‘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还是很有区别的吧。”(宋-陆游-《书愤》)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抒发的感情,跟后来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感情上……也确实不太一致吧。”(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天幕之上,小玄猫十分贴心地在诗句旁标注了作者、朝代和背景。

赵匡胤看着光幕上那明晃晃的“宋·陆游”、“宋·范仲淹”的字样,只觉得胸口一闷,好像被人数落完,又狠狠补了几箭。

他此刻只想对着光幕里的李今越大喊:你说事就说事,没事提我大宋做什么!咱们在幻境中好歹也算有过几面之缘,还一起吃过饭!相处得也还算可以吧!怎么一点面子也不给大宋留啊!

这一刻,赵匡胤只觉得大宋的脸,从开国皇帝到未来的子孙,都被丢尽了,恨不得现在就把那些不肖子孙拎出来,挨个打一顿!

随即李今越继续说道:“所以说,那时候的大唐,全国上下都拥有着一种极致的豪迈,是一种八方来朝,四海宾服的自信。但……”

听到这一声“但”,李世民和安史之乱前的将士们心中都不由得咯噔了一声。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每当有人说话,那一声“但”后面,往往才是重点。

李今越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才说道:“直到那个宿命般的时刻到来……”

李世民的手猛的攥紧,想起了天幕上此前提到过的事件,沉声说道:“安史之乱……”

李今越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铃声突兀地响了起来。

李今越歉意地对着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即接起了电话:“喂,幼微,怎么了?……啊,晚上要晚点才能回来,我知道了。长孙姐姐和丽质吗?她们在呢,没事的,丽质这么懂事肯定能理解的。啊,对了,我忘了跟你说,二凤陛下带着兕子也过来了。嗯,好的,知道了。”

挂断电话,李今越这才放下手机,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对李世民说道:“二凤陛下,幼微要我代她向你问好。”

李世民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又立刻将话题拉了回来,追问道:“所以,今越,这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今越不由得又叹了口气,脸上的满是无奈:“唉,二凤陛下,此事就说来话长了,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讲清楚的。简单来说……就是李隆基该死。或者说,他怎么不早点死,他不该活那么长的。”

李世民还想再问,但李今越却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二凤陛下,这件事等我准备准备再跟您说吧。不然我怕您一会连晚饭都吃不下了,比较这件事,实在是过于复杂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