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昭陵六骏(2 / 4)

加入书签

,这六匹战马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坐骑。而‘昭陵’,便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这昭陵六骏石刻,原本是六块巨大的浮雕,镶嵌于昭陵北面祭殿两侧的庑廊墙壁上,纪念这六匹陪伴太宗皇帝南征北战的功勋战马。”

听到此处,天幕下的李世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自己陵寝祭殿前的石刻浮雕,为何会出现在这后世的博物馆之中?而且,光幕中的石刻,似乎还有几块带着明显的碎裂和修补痕迹。他原本对这些后世子孙是颇有好感的,可若是他们真的将自己陵前的物品私自打碎,迁移至此……即便是再欣赏后辈,他心中也会感到极大的不悦,甚至会有些恼怒。

“说起昭陵,根据史料的一些记载,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可能确实遭遇过盗掘的厄运。比如在唐末五代十国那段混乱的时期,昭陵似乎曾有被盗掘的记载。”

这话一出,李世民的心不由得又是一沉,眉头紧锁。连带着,就连一旁的嬴政,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心中对这位后世的皇帝生出几分同情。

“但是,根据咱们现代考古学家的勘探和研究,昭陵整体山势完整,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盗掘的明显痕迹。史料记载,昭陵地宫深藏于山腹之中,距山顶足有七十五丈,且山体坚硬,多为石质。别说在古代,即便是以咱们现代的勘探技术,想要准确找到墓道的入口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当年的盗墓贼了。所以,根据我们目前的勘测结果,昭陵的墓室应该是保存完好的,并没有被盗掘。”

听到这里,天幕下的李世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不少。没被盗就好,没被盗就好!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既然陵墓完好无损,那这六骏浮雕,又为何会出现在这博物馆里呢?

“所以啊,这昭陵地宫之中究竟有多少珍贵的文物,我们现在也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学术界一直有人猜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会不会就陪葬在昭陵地宫之内?但我们华夏对于文物的发掘,一直秉持着极其审慎的态度,除非是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发掘,否则不会主动开启。因此,关于昭陵地宫的秘密,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难以知晓了。”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昭陵的地面建筑和已发现的文物中,最为着名、最具代表性的国宝,无疑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昭陵六骏’了。”

听着讲解员小姐姐的讲解,天幕上下无不点头同意,这石雕的雕刻确实精妙绝伦,只是,看着石雕上的裂纹,天幕上下也无不叹息,这裂纹确实刺眼。

嬴政的目光扫过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裂痕,眉头微蹙。如此艺术瑰宝,却遭受这般损伤,着实可惜。

随着李今越、林幼微和嬴政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缓缓移动,而嬴政很快便注意到,在这六幅骏马石刻中,有两匹马的石雕,其完整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四幅。

“三位想必已经看出来了,这昭陵六骏之中,有两匹与其他四匹相比,显得‘完整’许多。”讲解员说道。

李今越与林幼微皆颔首,嬴政亦是凝视着那两匹与其他明显不同的石马。

讲解员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惋惜,“这便是我们华夏昭陵六骏,最令人心痛的伤痕了。”

而天幕之下,原本因之前对昭陵未被大规模盗掘的论断而略微放松的心的李世民,此刻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他紧盯着光幕中那两匹与众不同的“爱马”,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为何会是“伤痕”?他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究竟遭遇了什么?

“1913年,那时的华夏,正值动荡岁月,军阀混战,国力衰微。在这样的混乱时期,在这种时候,一些外国文物贩子盯上了华夏陕西的唐代帝陵的国宝。他们多次组织盗掘,虽屡遭当地民众的奋力抵抗,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1913年5月的一天,这些盗贼将昭陵北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