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赵老大与反黑(3 / 4)
,如今已难精准查证计算。若要一一核实,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其二,”赵普的声音更低了些,“官家,如今北方契丹,南平诸国亦需筹备国库……实在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补偿啊。”
赵匡胤眉头紧锁,赵普所言,句句在理。大宋初立,百废待兴,确实是处处捉襟见肘。
几人一番商议,眉头紧锁,气氛又沉闷下来。
最后,还是赵普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官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依臣之见,不如双管齐下。首先,命开封府及京畿各县,详细统计真正的赤贫之家,划定一条明确的界线。对于这些确实生活无以为继的百姓,官府提供两个选择。”
“其一,愿意领救济的,官府在一定期限内,酌情增加救济粮米的发放,助其渡过难关。其二,不愿纯靠救济的,官府少给些粮米,但会为他们寻觅活计,或入官营工坊,或参与城建水利,务使其能自食其力。”
“其次,那些涌入京城的流民。”赵普继续道,“如今我大宋正欲北伐南征,正是用兵之际。不如将这些身强力壮的流民招募入伍,编练新军。如此,既能缓解开封流民压力,减轻治安隐患,也能让他们有份粮饷,有条出路,更能充实我大宋兵源,一举三得。”
赵匡胤听着,缓缓点了点头:“嗯,这个法子倒还可行,也算是个长久之计,就这么办吧。”
虽然应下,但他心中那股郁结之气并未完全消散。这些措施,能解一时之困,却未能触及根本。
而真正的根源,在于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他们为何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田地?
赵匡胤心中明镜似的,只是不愿点破。还不就是那些盘踞地方,势力庞大的地主老财,世家大族,疯狂地兼并土地,才使得失去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涌入京城!
赵普和魏仁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他们跟随赵匡胤多年,岂能不知这位官家心中真正的忧虑?
沉默片刻,还是赵普硬着头皮,想宽慰赵匡胤两句:“官家……”
“普啊,行了。”赵匡胤抬了抬手,打断了赵普的话,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你们想说的,朕知道。”
他何尝不想一道旨意下去,严禁土地兼并,将那些被侵占的田地还给百姓?可他不能啊。
如今的大宋,看似强盛,实则外患未除,内忧潜藏。
后蜀虽平,可南方尚有南汉、南唐、吴越,北方更有契丹虎视眈眈,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如同悬在大宋头顶的一把利刃。
北汉更是如同一根钉子,死死地楔在中原腹地。
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根基未稳。
此时若是贸然下令禁止土地兼并,触动那些根深蒂固的地主豪强的利益,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恐怕非但不能改善百姓生活,反而会激起剧烈的反弹,导致地方动荡,甚至……动摇国本。
赵普和魏仁浦显然也是同样的想法。
魏仁浦叹了口气,说道:“臣等知晓官家仁厚,欲为万民谋福祉。然,当下大宋尚未一统,根基未稳。若贸然推行如此国策,那些手握大片田产的地主豪绅,焉能甘心?万一他们联合起来,暗中抵制,甚至……煽动地方,后果不堪设想啊!。
赵普也点头附和:“魏大人所言甚是。唉,若我等冒然行事,甚至可能激化地主与佃户之间的矛盾,徒增内耗,得不偿失。”
赵匡胤缓缓点头,眉间的川字纹愈发深邃。魏仁浦所言,句句都是实情。他心中憋闷,恨自己身为天子,竟还要看这些地主老财的脸色行事。但理智告诉他,现在绝非意气用事之时。一统天下,稳固基业,才是当务之急。
“也罢,”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的妥协,“既然不能立刻根治,那便先徐徐图之。”他的目光重新落回两位心腹大臣身上,眼神恢复了些许锐利,“但那些地主们,也需敲打敲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