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未命名草稿烟火人家Ⅲ(324):烫手的山芋(1 / 2)

加入书签

到隗镇供销社才刚刚三天,王北旺便尝到了烫手山芋的味道,怪不得赖夫之把这个企业给谁都不放心,这家伙,放在谁身上,都放心不下。

号称三十五个门市部的隗镇供销社,在隗镇老街上的门市部占了十四个。而隗镇的市场,随着隗胜利新市场的开发和隗镇镇政府南迁,全部到了三里外的河屯村,这十四个门市部惨淡地经营着,根本没有什么生意。姐夫陈德印说,一天也难卖几块钱,好多东西都过期了,也没有处理,大众食堂也早已关门了。

各村的经销店中,有十三处房产是人家大队部的,随着进货渠道的放开,绝大部分已经是自主经营了,剩下的也仅仅是一块牌子,上缴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铺的货底、投资的流动资金,打水漂的可能性极大。他们的人,供销社又管不着,有几个早已和隗镇供销社失去了联系。

村级店中,剩下八处是有产权的,经营形势并不好,而且多数也已经开始从别的渠道进货,搞账外经营了,供销社原来铺的货底,大多在那儿垛着呢。

与王财旺合伙办的食品加工厂,也已经脱离了关系,人家把供销社的几个职工手续都开走了。而且,加工厂也早已从后街搬到了前街,空荡荡的食品加工厂院子留给了供销社,想让王财旺给供销社交利润,恐怕说不出口。

农资经营这一块,更是动不得。整个隗镇、浊岐乃至正县糊涂镇的农资供应,基本上都在贾占义和渠凤两家,别人,根本插不进手来。而且这个业务,就是自己的始作俑者,是他把这项业务做大后,交给贾占义和渠凤两个的。

烟棉加工厂的困境是最现实的,老百姓不种棉花、烟叶了,没了原料,仅仅靠从外地调拨来的一点东西,除掉来回路费,哪儿还有什么利润可言?赖夫之说得对,也只有靠吃政策饭了。

人员状况,更令王北旺哭笑不得,隗镇供销社七十多人,退休的二十多人要发工资,上班的二十多人要生活,在外边闲逛的二十多人同样要着工资,理由当然是,他们是正式工,不是他们不干,而是隗镇供销社不让他们干,他们没有啥可干。

烟棉加工厂更糟糕,一百多号人,倒是没有一个退休要养活的,只是正常上班的不到一半,好多人都是手续在这儿挂住,该领工资的时候来了,不发工资的时候,连个人影也找不到。更有几个,已经在其他单位上班了。而大伙反映最强烈,本人意见最大的当然是那个王献红,加工厂这边,工资一分都不能少,少一分她便会大吵大闹,乡政府那边,还照样发着另外一份工资,明灯执火地领着。

而他的下属们,则各有心思,魏石头的心思是:“攚呗,王书记,你这也就是年儿半截,操这心干啥?就收这点利润,是挡着你吃了,还是挡着你喝了?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人,谁还能咋着你?”

楚文革更是带着某种情绪说道:“无利不起早,这河里要是没水,你王书记会卷裤腿?”

李彩云说得更好听:“哪儿那么多问题啊,人家麻大进都干十几年了,你来几天就查出这么多问题来,这不是给麻主任办丢人的吗?王书记,要知道,这个烟棉加工厂,可是经你三哥的手建成的,啊,我看,算了吧。”

烟棉加工厂的生产厂长、技术能手吴清材说了一句更形象的话:“王书记,这就是一坨子屎,本来在地上,都快风干了,表皮已经硬了,你非用脚给它趋履开,那还不是臭气熏天,熏谁啊?熏我们自己。”

满怀心事的王北旺还是找到了他的伙计,阿镇供销社的皮同之,他觉得,隗镇的情况,和阿镇大差不差,他想听听皮同之的建议。没想到皮同之却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动人,你有这个权吗?第二、搞投资,你有这个钱吗?第三,搞改革,你有这个胆吗?一下子问得王北旺无言以对。也只好随着皮同之喝酒来了。

供销社酒局似乎是和经营业绩成反比、和问题成正比的。皮同之的酒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